海口網3月23日消息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化步伐加快,洋酒作為一種身份象征的舶來品已經成功深入國人人心,威士忌、白蘭地、軒尼詩、人頭馬、馬爹利、路易十三等洋酒名字,漸漸為海口年輕人士所熟知,也深受眾多酒吧、KTV等娛樂場所的熱捧。無論是朋友聚會助興,還是邀請客戶擺擺臺面,開瓶洋酒或紅酒成了一種時尚。
然而,洋酒在海口盛行的同時,假冒偽劣、高額暴利也隨之而來。最近,有業內人士報料稱,許多用假酒胚勾兌的“洋酒”搖身一變,竟成了海口酒吧里的高檔洋酒。記者調查發現,在酒吧喝到“假洋酒”,對于經常泡吧的消費者來說,已經司空見慣,而海口酒吧的洋酒絕大多數是“假酒”也成了業內心照不宣的秘密。“現在海口酒吧里的洋酒、紅酒幾乎都是假的,罐裝啤酒相對真貨多一些,但即便如此,去酒吧就是沖著那氣氛,去那不喝酒能干嘛,大家都習慣了。”消費者吳先生說。
“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全是那個二鍋頭兌的那個白開水。”這句在之前春晚的一個著名小品中的臺詞家喻戶曉,那到底“動輒千元”的洋酒會不會如該臺詞般“以假亂真”?近日,記者特為此做了一番調查,打探酒吧迷離燈光下的“洋酒奧妙”。
記者走訪海口國貿、海秀路、海口灣等多家酒吧了解到,目前賣的比較火的是伏特加、芝華士、杰克丹尼、馬爹利、軒尼詩等洋酒,這些名洋酒的價位一般在300元至1000元左右,雖然價格不低,但消費的人可不少,就連上萬元的人頭馬路易十三等洋酒都有人“豪擲萬金”。
然而,有業內人士報料稱,受消費者對洋酒的青睞以及其高利潤影響,許多用假酒胚勾兌的“洋酒”搖身一變,竟成了海口酒吧里的高檔洋酒。為了迷惑消費者,很多酒吧柜臺上擺放的都是真酒,但是倉庫中的酒很多都是假酒,“一般這些酒吧都會以真假酒一比三的比例欺騙消費者,也就是說,買3瓶酒大概只有1瓶是真的,其實酒吧也挺聰明,客人剛來便賣真酒,喝得差不多了就上假酒,喝得興起,開始暈暈乎乎了,那隨后再叫的酒誰還能分得出真假。”
?
?
有許多經常去酒吧消費的消費者告訴記者,其實海口酒吧業的假酒非常泛濫。多位泡吧一族告訴記者,海口幾乎每家酒吧都有假酒,他們也經常喝到,有些比較昂貴的高仿洋酒連他們這些經常喝酒的都喝不出來。“去酒吧,就別想著喝上真的洋酒了,要是酒吧熟客的話,可能3瓶有2瓶是假的,不會做的太過分,要是看到生面孔,那就別指望有真酒了。”
但即使眾多消費者知道酒吧的酒有問題,一般也不會深究。幾乎每晚和朋友去酒吧的陳先生滿不在乎地說,反正去酒吧就圖個熱鬧,喝著又像那么回事,他們都能夠接受,一般不會有人為此而掃興。多位泡吧一族也稱,遇到假酒自認倒霉,一般不會向管理部門舉報,因為舉報比較麻煩,沒有那個時間。
為打探酒吧洋酒的造假內幕,記者找到一位曾經在海口國貿某酒吧工作多年的知情人士,從他口中得知了酒吧假洋酒的一些“內幕”。該知情人士坦言,如今海口幾乎每家酒吧90%的洋酒都是假的,因為利潤高,回本快。他還介紹說,對于酒吧的假洋酒,最常見的一種造假方法是稀釋高檔酒,把一瓶兌成幾瓶,這樣既保證高利潤又安全,因為許多消費者在酒吧喝洋酒的時候,會按照國外習慣把洋酒兌上綠茶、雪碧等飲料喝,洋酒在經過這么調兌后,消費者根本就分不出自己喝的洋酒是真是假。
“另一種經常使用的方法是是回收高檔洋酒的酒瓶,將次酒裝到這些回收的高檔酒的酒瓶中,以假亂真;還有一種是用酒精、水、香精和色素勾兌而成,外包裝也非常仿真,不容易讓消費者分辨出來。”
此外,一些“秘訣”也被隱藏在酒吧售賣洋酒的過程中。該知情人士透露,假洋酒的封口比較粗糙,不甚嚴密,易被發覺,為防止顧客在封口上看出貓膩,酒吧一般在顧客點酒后,迅速主動地將瓶蓋打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