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網消息3月29日?? 由于在中東、北非政治動蕩、軍事沖突中的言行前后矛盾、處置毫無原則,美國總統奧巴馬及其政府正飽受各方的抨擊與嘲諷。
?
????言行左右搖擺 外交理念混沌
????去年12月底突尼斯爆發反政府行動后,中東、北非多國政局動蕩已持續過百日,北約聯軍反應過度的對利比亞軍事打擊仍在繼續,這一地區動蕩遠沒有停止的跡象,并且向敘利亞、也門、巴林等國家蔓延。
????一如以往,每當世界大事發生,美國這個“世界領導者”角色的反應總是國際關注的焦點。不過本次中東危機中,美國政府態度曖昧、左右搖擺、猶豫不決,所作決定總顯得突兀而魯莽,一再顯現出總統奧巴馬外交理念的“混沌”。
????美國媒體近來又在質詢奧巴馬:敘利亞也開始鎮壓抗議人群并造成平民死亡,美國是否也要進行軍事干預?美國會許多議員則批評奧巴馬說,軍事干預利比亞缺乏一個清晰的戰略目標。
?
????背棄多位盟友 連番見風使舵
????華盛頓的政治圈里毫不諱言,對中東政策是一向鼓吹“支持世界民主事業”的美國的“硬傷”:中東絕大部分國家都沒有與西方相似的民主體制,但美國在中東不乏盟友,包括突尼斯前總統本·阿里、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也門總統薩利赫、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等,甚至也包括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2009年7月,當奧巴馬熱情洋溢地與卡扎菲緊握雙手時,美國政治圈還把這一幕形容為 “歷史性的一刻”。
????中東動蕩去年年底開始之前,奧巴馬政府從來也沒有批評過這些政權“缺乏民主合法性”。幾個月后的今天,“支持民主”正成為美國背棄盟友、顛覆這些政權的借口。
????有分析人士戲稱,如果簡單回顧一下美國在中東百日動蕩中的表現,完全可以從奧巴馬政府外交辭令的變幻中學習到“如何體面地見風使舵”。
????埃及17天騷亂期間,奧巴馬政府最初還把穆巴拉克表述為美國的“重要盟友”。美國副總統拜登公開稱穆巴拉克“不是獨裁者”,“不應下臺”。幾天后,奧巴馬的表態卻截然相反,認為穆巴拉克應該“立即離開”。
????眼下,美國和法、英等歐洲盟友一起,又對利比亞進行高強度軍事干預,并直言不諱地要求卡扎菲“必須下臺”,完全不見了幾年前卡扎菲放棄核訴求并支持反恐時把他擁為座上賓的那股熱情。
?
????戰略策略相左 旗號道義兩難
????如果從策略角度來看,美國的困境也不難理解。中東盟友們這些年來至少為美國的三大戰略提供了堅定的支持,美國當然不希望這些支持出現變化。
????首先就是能源安全。中東、北非地區是世界的油庫。石油價格、基礎設施的穩定和安全,對美國具有戰略意義。目前中東動蕩導致國際油價再次高漲,美國當即傳出會影響經濟復蘇的擔憂。
????其次,打擊恐怖主義。美國這些盟友以往無一不是為美國打擊伊斯蘭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包括人力和情報協助,對美國反恐有著戰略意義。這也是為什么也門一開始動蕩,美國馬上就喊“威脅美國國家安全”。
????第三,遏制伊朗。美國近幾年來的中東戰略部署,一個極為重要的目標就是遏制伊朗并根除伊朗“核威脅”。但現在中東“民主浪潮”到來,開始沖擊美國多年經營的中東秩序,美國不得不倉促應對。一方面,標榜支持“世界民主”事業的美國不得不背負起責任,更何況是曾經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奧巴馬!另一方面,“民主”和中東“專制政權”勢不兩立,奧巴馬不得不面對背棄盟友的惡名。現在還沒倒臺的那些中東盟友們正在密切關注美國、奧巴馬的一言一行。有分析稱,沙特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正在考慮自己是否會成為美國下一個拋棄的對象”。
?
????外交思路不清 出事才去翻書
????美國不少共和黨議員稱奧巴馬的中東政策理念極端“混沌”。實際上,不少人認為奧巴馬自己根本就沒有清晰的外交政策思路。
????美國《新聞周刊》載文稱,每當奧巴馬遇到難事,總會去白宮圖書館,找出歷史書籍翻看前任們是如何應對類似危機的。該文指出,奧巴馬應該好好讀讀艾森豪威爾的傳記。
????艾森豪威爾總統1956年時也作出過艱難的決定。當時,匈牙利掀起一場反對蘇聯的運動,高漲的民意幾乎都認為艾森豪威爾會向匈牙利提供支持。幾乎同一時間,埃及總統納賽爾宣布蘇伊士運河國有化,法國、英國等美國的盟友正企圖發動戰爭奪回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美國看來也會和盟友站在一起。
????然而,艾森豪威爾卻作出了兩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他既沒有支持匈牙利人反對蘇聯的運動,也強烈反對英、法對埃及發動戰爭,迫使他們放棄了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從而避免了“可能導致65%美國人死亡或受傷”的重大沖突。傳記作家尼克斯評價艾森豪威爾“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原則是什么,當所有的人都變得狂熱不堪時,他得保持清醒的頭腦。”
????反觀奧巴馬,“經不起法國的呼悠”,輕易卷入在中東的“第三場戰爭”,使美國可能面臨目標不明又難以抽身的尷尬局面。
????美國前副國務卿塔爾伯特的解說是:“就算世界上最強勢的政府,也和人一樣,它們會緊張、會疲勞”,面對困局不知所錯。也許連續3個多月的中東“刺激”,已經累倒了奧巴馬。
?
????幕僚人多口雜 明顯政出多門
????也有分析認為,奧巴馬之所以猶豫不決,是因為他背后的安全團隊過于強勢,而一旦安全團隊成員出現意見分歧,奧巴馬不得不左右平衡。
????在奧巴馬身后的安全團隊中,有強勢的共和黨人,如國防部長蓋茨、駐聯合國大使賴斯,更有強勢的本黨成員,如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還有軍方的強勢人物,如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
????在參與軍事干預利比亞的決策過程中,這一安全團隊內部的分歧正展露無遺。國防部長蓋茨、國家安全顧問多尼倫及其副手麥克唐納等安全決策的關鍵人物,其實不贊成對利比亞動武。賴斯、希拉里則一再叫嚷動武。
????奧巴馬本人在談到支持中東抗議者時,曾半開玩笑地說:“當希拉里半夜在外面咆哮,并用石子砸我的玻璃窗時,我怎么可能入睡呢!”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