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隊員們每天的工作是清理滇池中的漂浮物和水葫蘆?記者王鵬/攝
?
工作之余對唱自己創作的船歌,作為娛樂消遣 記者王鵬/攝
?
海口網消息4月12日?? 粘稠的綠色湖水、水草遍布、惡臭無比……滇池曾經讓人痛心的形象如今逐漸在人們的印象中抹去,昆明“母親湖”的水質正得到不斷地改善,這樣的變化,西山區“巾幗打撈隊”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在過去23年中,這群平凡的婦女們用自己的行動來改變了滇池的環境和水質,也見證了滇池近年來的變化。
?
滇池變清,“巾幗打撈隊”縮影
昆明人對這支由西山區新河社區婦女自愿者組成的“巾幗打撈隊”不會覺得陌生。過去23年,每一天早上7點她們都會來到滇池大壩集合,然后搖動起手上的船槳和打撈網,開始一天的滇池打撈工作。許多市民和游客都在滇池邊上見到過她們的身影,她們還曾經入選2009年的“云南十大新聞人物”。
?
她們在為滇池治理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但她們其實也都曾經是滇池水質污染的“受害者”。據“巾幗打撈隊”隊長李云麗回憶,在1987的時候滇池污染已經很嚴重,整個草海和入滇河道水面都被水草、水葫蘆、漂浮物占據,厚度達20公分以上。“船只根本無法穿過厚厚的水草渡湖”。當時住在新河社區一帶的漁民被迫放棄世代謀生的職業,男人們紛紛外出打工,而她們則變成家中的“留守婦女”。
?
然而,這群勤勞的婦女并沒有“坐而待斃”,諳熟水性的她們開始自發到滇池打撈水草,主動想辦法拯救“母親湖”。到了1988年,社區婦女在西山區婦聯把她們組織起來,“巾幗打撈隊”正式成立。
?
在滇池污染最嚴重的90年代,“巾幗打撈隊”的自愿者達到近300人。在最難打撈的是6、7、8三個月份,氣溫升高導致藍藻大面積生長,滇池湖水的腥臭撲面而來,每天撈出的海草、垃圾能達到十多噸之多。如今打撈隊的固定隊員大約在40人左右,每天打撈的工作量也比以前輕了許多。
?
?
每天工作8個多小時,撈出的污染物已有上千噸。記者王鵬/攝
?
巾幗打撈隊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記者王鵬/攝
?
隊員:“我想再吃上滇池的海菜”
?
“巾幗打撈隊”的自愿者每天工作8小時,沒有假期,長期承受滇池的風吹日曬,工作具一定的危險性。這些婦女每天可以從政府處領取約40元的補貼,這是今年開始提高的標準。隊員張秀芬從87年開始就加入滇池打撈,據她介紹,一開始僅為義務行為,到1988年成立這支隊伍的時候,補貼標準為每人每天6塊錢。這份工作并非“優差”。
?
像張秀芬這樣生活在西山區新河社區的村民在放棄漁民的職業后,多數人選擇外出打工,也有一部分人在參與滇池周邊的綠化、環衛工作。“巾幗打撈隊”的自愿者們也有條件像他們一樣選擇一份更輕松的職業,但張秀芬參加“巾幗打撈隊”一干就是23年。她對滇池水質恢復清澈懷有一份很深的期待,“現在水越來越干凈,我想過幾年就能吃點滇池的海草,還想再捕魚,就像過去一樣。”
?
滇池水質日益改善,對她們而言是成就感,也是巨大的推動力。
?
記者:“你還準備打撈多久?”
?
張秀芬:“他們想讓我干多久就干多久唄!”
?
在工作之余,“巾幗打撈隊”的自愿者們自編了許多歌謠,平日里她們一邊搖船打撈一邊唱歌,其中有一首是這樣唱的:“小小釘耙有五齒耙,我們用它來把草抓,一天抓它個幾千幾百把,治理滇池笑哈哈!哎呀,清清的水呀,治理滇池笑哈哈……”。“保衛滇池”的意識在這群平凡的婦女當中根深蒂固,這才是讓滇池能夠日益改善的最“給力”的貢獻。
?
??
?經多年努力,滇池中的漂浮物少了,水質明顯改善。記者王鵬/攝
撈滿一船后將水葫蘆運往岸邊晾曬,隨后讓清運車拉走。記者王鵬/攝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