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活兒我接”
1984年,21歲的王慶煌從華南熱帶作物學院畢業(yè)分配到熱科院香科飲料作物研究所。
“你知道‘食品香料之王’——香草蘭嗎?我們國家1961年從國外將它引進,現在20多年過去了,這香草蘭既不開花,也不結莢,更談不上產品開發(fā),眼下國際價格香草蘭豆莢是一公斤100多美元……”剛到所里報到,香料飲料作物研究所黃根深書記沖著王慶煌說。
“現在需要有人填補這項科研空白,但這活很艱苦,也不是一年半載能見成效的?!秉S根深又說道。
“這活兒我接!”王慶煌爽快地答應了。黃根深被眼前這個小伙子所吸引,不禁仔細地打量起來,只見他個不高,文文弱弱,一雙眼睛透著質樸和剛毅。就這樣,王慶煌勇敢地闖進了和著泥土芬香的香草蘭世界。
香飲所坐落在海南萬寧興隆,說是研究所,其實就是立在田地里的幾棟小房,沒水沒電,四周雜草叢生。只見一個個一米來高的石柱上爬滿了綠色的香草蘭,石柱與石柱之間搭著鐵絲,從香草蘭上伸出的細藤,懶懶地趴在鐵絲上。領他來的人指著香草蘭說:就是因為研究不出來這香草蘭的授粉技術,所以無法種植。
“在學校還真沒學過!”王慶煌查遍了所學的書籍,心里犯了難。“找國外資料,怎么也要把它開發(fā)出來!”他暗下決心。終于找出癥結了,原來香草蘭花朵結構特殊,昆蟲和風媒都無法為它授粉,在自然狀態(tài)下,授粉成功率不到1%,只能靠人工授粉,而人工授粉的關鍵要掌握花開時間,怎么辦?只有日夜盯著。王慶煌索性搬到基地住,在泥土地上扎了個帳篷,這一大片香草蘭得一棵棵觀察記錄,他一排一排一個一個編上號。白天烈日炎炎,曬得他皮膚火辣辣地疼;太陽落了蚊蟲又出來,咬得他滿身滿臉是又紅又腫的大疙瘩。趕上下大雨,他沒地躲沒地藏,帳篷里和起了泥,地鋪都成了泥餅子,這個21歲的小伙子哭了。打退堂鼓?不行!拍胸脯接的任務一定要完成!咬牙堅持!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