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4月25日消息?? “每天晚上都有很多超載的大貨車從海口人民橋上經過,但大橋限重才55噸,長此下去,剛剛花錢重修的人民橋可就危險了。”近日,家住海口海甸島的市民李先生反映稱,海口人民橋超載貨車行駛的現象已經到了十分猖獗的地步,希望相關部門重視解決。
每天數百輛百余噸重大貨車經過人民橋
李先生說,這些大貨車白天不敢出來,都集中在海甸三西路和二西路附近,一到晚上六七點鐘,這些滿載鋼筋水泥的大貨車就開始集中出動,一路從海甸三西路出發,經過人民橋出海甸島駛向各地。
4月24日下午,在李先生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了海甸三西路西側路段,見到了停在路邊的多輛22輪大貨車,其中有部分貨車已經裝滿了鋼筋等貨物。“這些就是等著晚上運出去的,他們這些車都很重的,經過人民橋絕對是超載的。”李先生說。
記者其中一輛貨車上看到,這批來自廣西的鋼筋每捆的重量接近3噸,而這輛車上裝載了29捆,也就是說,車上僅鋼筋的重量就接近90噸,再加上貨車自身的重量,一共有100噸左右,而人民橋限重55噸。
“這些貨車每天晚上都要經過人民橋,大概的重量都在80到100噸之間,有的甚至更重。”李先生說,每天晚上經過人民橋的超載車輛估計有數百輛之多,“白天有交警抓車他們就不敢出去,晚上他們才行動。”李先生說,人民橋才剛剛重修不久,如果長期被這些超載車輛“折騰”的話,估計壽命會縮短不少。“前一段時間河南一座大橋不就是被超載車輛壓塌的嘛,如果現在不整治,人民橋可能也會步其后塵。”
市民矛頭直指海甸港碼頭
那么,這些超載的大貨車都是哪里來的呢?李先生說,這都是因為海甸三西路西端的海甸港碼頭遲遲沒有搬走。
“那些大貨車都是來海甸港碼頭拉貨的,鋼筋、水泥什么都有,進出海甸島就四座橋,對于這些大貨車來說,人民橋是最好走的。”李先生說。
24日下午,記者在海甸港看到,前來等待拉貨的大貨車已經排在港口門口,其中一些貨車已經進入港口裝貨,幾輛大吊車正在不停的將船上的鋼筋裝進大貨車的車廂,整個碼頭一批繁忙的景象。
李先生告訴記者,這個港口早都該搬走了,但不知為何,遲遲沒有動作,因為碼頭的存在,那些大貨車才前來拉貨,“如果沒有這個港口,海甸島怎么會有這么多大貨車。”李先生說,這些大貨車每天晚上都經過海甸三西路上人民橋,“海大南門就在三西路,大貨車每天從這里經過,很危險的。”
記者體驗:貨車過后人民橋劇烈顫抖
4月24日晚,記者現場體驗了超載貨車經過人民橋時的情景,讓人觸目驚心。
當晚7時許,滿載貨物重達百余噸的大貨車開始出發,經過海甸三西路到人民大道再上人民橋。記者發現,部分大貨車并非一輛一輛出發,而是間隔20分鐘左右然后七八輛大貨車一并出發。
記者一路跟隨多輛超載大貨車從港口至人民橋,當記者在人民橋上對超載貨車進行拍照時發現,貨車經過人民橋時,整個橋身發生劇烈的上下晃動,記者仿佛置身于船上,且晃動幅度巨大,以至于貨車已經駛出橋面但大橋仍在晃動。
“這些大貨車這是太可惡了,如果再被這樣壓下去,人民橋遲早要出問題。”李先生心痛的說。
超載對于橋梁的危害知多少
人民橋是海甸島人民大道連接主城區的一座橋梁,承擔了海甸島與主城區之間的大量交通。
1952年,結束了海甸島沒有陸路相通的歷史,海口市撥款建起了一座連接海甸島與長堤路的木板橋。然而該橋不久就被洪水沖垮。1969年,為了方便群眾和開發建設海甸島,海口投資新建鋼筋混凝土橋。在經過日夜奮戰之后,1970年,人民橋竣工通車,當時人民橋全長353.8米,寬9米,載重標準為13噸。1986年,為疏通交通,實行人車分離,海口市投資140萬元將其拓寬為22.2米,中間為機動車行道,兩邊為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
2000年,海口市再次對人民橋加固,雖然如此,人民橋仍無法滿足區域規劃的要求,橋面上僅有的兩個車道經常出現車輛堵塞現象并已變成危橋。2007年,海口市政府耗資6030萬元對人民橋進行重新改造。
縱觀國內近年來的新聞,橋梁損壞的新聞屢現報端,其中除了橋梁本身的質量問題外,大多數都和“車輛超載”有關。
超載車輛的破壞力究竟有多大?一組數據顯示,如果超載車輛的荷載超過公路和橋梁設計承受荷載一倍,其通行1次相當于標準車輛行駛65536次,超載是造成公路和橋梁使用壽命折減的頭號“殺手”。
那么,造成海甸島超載車輛聚集的海甸港為何遲遲不搬遷呢?記者將繼續關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