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線湍河渡槽施工現場。
中線工程示意圖。
核心提示
?
25日,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干線主體工程全部開工,中線工程進入連線建設階段,向通水目標邁進了一大步。按照規劃,2013年底中線主體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全線通水。飽受缺水困擾的北方地區百姓,能否按期喝上長江水?
?
工程難度
?
??? 今后3年,要完成2/3的投資;需攻關三大技術難題
?
當前,南水北調進入建設高峰期,也是確保按期通水的關鍵期。國務院南水北調辦有關負責人說,目前南水北調工程累計完成投資906億元,去年一年的投資相當于前7年總和,但工程開工8年來僅完成總投資的1/3,這意味著今后3年要完成2/3的投資,任務重、工期緊。
?
為確保實現通水目標,南水北調倒排工期,量化考核,確定了難度最大的41項控制總工期的單元工程,其中中線工程有16項,重點攻堅,全速建設,力爭到2011年底,使這些控制性工程完成過半。
?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副主任張野說,今后中線工程建設的主戰場在黃河以南,該段工程包含了干線全部16個總工期控制性項目,最晚完工時間為2013年10月11日。啃下控制性工程這樣的“硬骨頭”,中線工程將具備通水要求。
?
按照今年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目標——全年質量合格率達到100%、優良率80%以上,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總工沈鳳生說,膨脹土、高填方、高地下水位是當前制約中線工程建設的三大技術難題。
?
據悉,膨脹土地段明渠渠坡處理技術是世界性難題。南水北調中線膨脹土(巖)的渠段累計長360公里,約占中線總干渠明渠的1/3。“膨脹土遇水膨脹,就成了‘橡皮泥’,解決不好將影響輸水安全。”沈鳳生說,目前已經初步確定回填為主的技術路線,關鍵措施是將膨脹性渠坡一定厚度內換填為非膨脹性土。
?
高填方是中線工程面臨的又一難題。中線總干渠約620公里屬于填方渠道,最大填方高度達23米。沈鳳生說,高填方意味著要在許多地方修一條10米高的地上河,黃河以南渠道設計流量超過300立方米/秒,如果質量控制技術解決不好,后果不堪設想。為此,一方面強化工程措施確保質量,實時監控系統,建設過程全面監管。另一方面加強應急手段,一旦發生突發事件,所有渠道可以立即關閉閘門。
?
此外,高地下水位也是制約中線工程的重要難關。中線工程沿線穿越高地下水位渠段約470公里,其中地下水位高于設計水位的渠段160多公里,高地下水位渠段技術處理不好,將給渠道施工和運行帶來安全隱患。沈鳳生說,目前專家已開始對相關渠段地下水進行科學評價,通過深入試驗研究,科學比對,優中選優,確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工藝。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