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電站工作者
?
講述:清理者帕爾金
核站幸存者每年住院兩個月
核電站工作人員所面臨的危險隨著日本福島核危機的爆發而引人關注。另一起災難的后續解決過程被看成是日本福島的未來對照,這就是切爾諾貝利核災難。切爾諾貝利核災難發生后,政府數年間派出60萬名工人前往災區,他們被稱為“清理者”,在高危環境下清理核電站,健康受到嚴重損害。帕爾金正是其中之一,現在他每年至少兩個月要留在醫院。
帕爾金現年69歲,于核災發生當日被派往災區,數星期后因為喉部和內臟出血入院,當時在登記表上填報的數字只是他所受輻射量的一半,自此他的健康急劇轉差。他說:“我不太能走路,甲狀腺有問題,牙齒也碎裂。”而核災發生前他的健康狀態“好到不得了”。
帕爾金躺在病床上,展示昔日同事的照片,他們都在核災發生一星期內喪生。他的退休金只有202美元,大部分用于醫藥,而作為“清理者”他每月可獲得38美元糧食費用以及50%家庭賬單折扣。
危險性引發思潮分水嶺
切爾諾貝利事故發生25年后,適逢日本福島核事故遲遲未解決。這兩件事故不單是科技史上的大危機,也是政治上舉足輕重的大事件,成為人類思潮的重要分水嶺。
前蘇聯領袖戈爾巴喬夫曾表示,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對政治的作用很深。這不得不聯系到戈爾巴喬夫當初隱瞞核事故的錯誤做法。核災難和政治關系密不可分,也和社會思潮息息相關。從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至今的25年間,各國一直在反省這一事故為人類留下的深刻教訓。歸納起來可分為兩種意見:一種是以科學家為主導的科技派,多從科技、醫學、生態、社會和經濟角度審視災難后果;另一派是人文派,著重從心理學、哲學和道德倫理層面剖析問題。科技派認為核能發電不可取代,可借科技改進完善、提高安全;人文學派認為災難一旦爆發,會導致全人類遭受滅頂之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