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W5月18日消息??食品安全工作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在當前國內猛烈整治食品安全的風暴中,近期新的政策機制、法律法規相繼出臺。記者昨天獲悉,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地已率先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區(縣)長負責制,統籌推進市縣兩級食品安全監管職能調整,實現各環節緊密銜接,有效形成全鏈條監管。
食品安全納入政績考核毫無疑問是食品安全整治風暴的一大進步。多位專家指出,這一新機制的推出對于國內食品安全監管有積極作用,以前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當地政府官員往往能逃脫責任,在追究時也以各種理由推諉,而新機制出現后,將使各地政府官員真正重視和依法執行。也有專家提出了更新的建議,稱僅與政績掛鉤還不夠,應繼續推出“問責制”,只有真正問責才能更為有效。此外,還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懲罰力度,同時發動全社會來監督。
1.新監管機制更注重實際效果
近年來,食品安全事故頻頻發生。在國內首部《食品安全法》出臺后,食品安全事故仍然未有效得到抑制。最近,瘦肉精豬肉、染色饅頭、墨汁粉條、毒豆芽等食品安全丑聞接二連三出現。在此情況下,近期國家相關部門發動了猛烈的食品安全整治風暴。
日前,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發布消息稱,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迅速行動,重拳出擊,深入開展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工作,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強食品安全隱患摸排管控。其中,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地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區(縣)長負責制,統籌推進市縣兩級食品安全監管職能調整,實現各環節緊密銜接,有效形成全鏈條監管。
據了解,廣東是率先實行將食品安全與各級政府政績掛鉤的地方之一。記者獲悉,在4月26日由廣東省省長黃華華主持召開的省政府常務會議上,就明確了將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各級政府考核內容。在當天的會議上,省政府提到,要不斷完善食品監管體制機制,并進一步明確各部門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將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各級政府考核的重要內容,嚴格落實責任,強化行政問責。同時將要整合資源,提高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能力,力爭三年內建立起省、市、縣(區、市)三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據悉,日前廣東還成立了由5副省長掛帥的廣東食品安全委員會,形成廣東最高級別機構治理食品安全問題。據介紹,新成立的省食品安全委員會,將作為全省食品安全工作的議事協調機構,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朱小丹任主任。
2.有利于政府監管落到實處
“食品安全工作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消息傳出后,引來各方關注和熱議。昨天,多位業內人士和專家對于這一新政的出臺都表示歡迎。
“廣東、上海、北京和浙江政府這么做是很正確的。”廣東省食品行業協會會長張俊修昨天在接受采訪時稱,以前對于食品安全的管理,只是強調政府“負全責”,強調分段管理,由各個執法部門具體執法,但對于政府“負全責”沒有具體落地、落實,此次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政府官員政績就是明確了“負全責”的作用,這對于各地食品安全的保障又多了一重有力的保證。
“凡是老百姓關注的、與百姓生命安全攸關,久拖不決的都應該納入政府政績考核。”廣州社科院研究員彭澎指出,食品安全工作與政府官員政績掛鉤早就應該這樣做。他認為,當前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嚴峻,與政府監管、產業政策等存在誤區有關,與政府放任、不堅決打擊的態度有關,部分地方由于考慮到各種利益,出于地方保護而打擊不力,若食品安全工作與政績密切相關連,這種擔心可減少。
法學碩士鄧聿文昨天也撰文提到,在目前GDP至上的考核體制影響下,經濟發展、財政收入等是看得見的政績,才是地方政府優先關心和考慮的事項。這就勢必使政府的職能和行為都發生“扭曲”,從而對食品的監管產生不利影響,一是在問題食品出現前,地方政府基于穩定稅源的考慮,往往會優先選擇保護本地企業的利益,干預正常的監管,使得監管流于形式;二是在問題食品出現后,出于保護產業的考慮,對問題企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盡量不使企業和產業傷筋動骨。而這樣做對企業產生的一個消極后果,就是給企業傳遞了一個不好的信息,即出了事故,政府最后都會給以保護,從而無形中放松了自我監管。他認為,要改變這種情況,政府必須痛下決心,切實把維護食品安全和提高民眾幸福感的責任,上升到執政理念的高度,成為政府政績考核的目標,并轉變政府的職能與行為。
3.試點完成后或推廣到更大范圍
值得關注的是,記者發現,此次將食品安全工作與政績掛鉤的,僅有北京、上海、廣東和浙江四個地方,這種機制還沒有全面推行。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認為,這四個地方應該是作為率先試點,“北京、上海、廣東都是食品進入大省,它們食品生產基地較少,基本是靠外地企業供應,因而地方保護會少;其次這些地方屬于發達地區,老百姓對食品安全問題反映最激烈,群眾對健康要求比較高;此外,這些地方屬于國內最大的銷區和消費區,只要他們對進來的食品把好了關,也可以解決、影響到其它地區?!编嶏L田指出,這四個地方解決好了食品安全問題,將起到向全國示范的作用。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教授黎友煥也認為,以大城市作為試點具有特殊意義,“發達城市和地方各方面文明程度高,接受能力強?!?/p>
黎友煥和彭澎都相信,食品安全工作作為政績考核內容之一,未來將會向全國各地方推行,在更廣的范圍內得到推廣。
■觀察
多管齊下才能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僅靠與政績掛鉤一項,并不能完全解決國內紛繁復雜的食品安全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指出,政府政績考核的內容很多,食品安全僅是考核內容之一,它在整個考核中所占比例有多大?而且怎么考核、詳細細化的細則并沒有出臺?!拔艺J為,問責制可能比政績考核更有效?!睋浣榻B,在歐美國家,某個企業發生像雙匯瘦肉精事件的食品安全事故,除了企業被除名、摘牌、被處罰得傾家蕩產,政府官員及相關部門都會受到牽連。
記者獲悉,在今年5月1日正式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八)》中,就特別增加了嚴懲食品安全犯罪活動的內容,并增加規定了食品安全監管濫用職權罪和食品安全監管玩忽職守罪兩個罪名。其中,食品安全監管玩忽職守罪和食品安全監管濫用職權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最高可處10年徒刑。有法律界人士認為,“這樣必將促使那些職能部門和官員切實承擔起責任,建立起一個有效的食品安全監管預防機制?!?/p>
“與政績掛鉤僅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教授黎友煥認為,第二步應該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重典治亂”,加大懲罰、處罰力度,讓地方政府或執法人員有法可依,執法不嚴則追究責任,同時要明確各執法部門的相關責任。第三步,發動全社會監督食品安全,形成人人喊打“造假”、揭露造假、造劣的氛圍,使造假、造劣者不敢再造。
■觀點
營商環境倒逼“造假”企業應重構盈利模式
“食品安全問題嚴重,也反映另一個深層次的問題:營商環境和企業盈利模式到了必須要重構的時候了?!迸砼鞆娬{,在近年來頻頻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其實反映了產業深層次的問題。據他介紹,由于國內流通成本高,流通企業、流通環節的利潤遠遠高于生產利潤,生產長期處于微利甚至虧損邊緣,像家樂福等中間商收取高額渠道費,倒逼了企業弄虛作假,“打擊食品造假可能是一陣風,根本的要解決生產企業的生存問題,一方面政府要改善營商環境,使流通成本降下來,另一方面企業本身也要改變盈利模式?!?/p>
彭澎指出,像輸港蔬菜的模式值得參考,輸港蔬菜的產品質量安全是有保證的,這說明政府、企業有能力保證食品安全;其次,輸港蔬菜企業、港方零售商、流通企業等各方也有較好的盈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