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網5月20日消息??隨著央視《尋寶——走進海口》報名結束時間的臨近,不少收藏愛好者的熱情并不減。昨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收藏愛好者帶來了黃庭堅書法《行書作品》,經過現場專家初步認定為黃庭堅作品,具有極高的價值。
黃庭堅行書現身報名
《行書作品》上的字體為行書,且附有明代兩位收藏者題寫的注解。省文物研究會理事許超告訴記者,這位收藏家報名的作品顯示創作于紹圣元年,距今已900多年,這在市場上非常罕見。作品無論是字體還是內容,均符合黃庭堅的藝術風格,初步鑒定為黃庭堅作品。“與此前登記報名的文物相比,如果央視專家最終確定該作品為黃庭堅真跡,將極大推動海南收藏界在全國的地位,增加本次鑒寶活動的影響力。”
據省文物研究會理事許超介紹,黃庭堅為北宋著名的詩人、詞人、書法家,與蘇軾、米芾、蔡襄合稱為宋四家,是最能代表宋代書法成就的書法家之一。在保利2010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黃庭堅書法《砥柱銘》曾以4.368億元刷新了中國藝術品成交紀錄。
鎮墓獸或出自漢代
與黃庭堅書法相比,收藏者馬先生所報名的一對漢代鎮墓獸同樣具有極高價值。兩件玉器分別由人跪在地上,高高頂起上面的人面獅身,其造型、人物表情看起來非常類似古埃及的獅身人面像。收藏者馬先生表示,他的鎮墓獸為漢代玉器,當時是以白瓷的價格購買的(出售者同樣以為寶貝為白瓷),在知曉鎮墓獸共有一對后,他又用了兩個月時間,從上海的收藏家手中購買了另一件。
馬先生認為這對玉器應該來自漢代的西域。省文物研究會會長張士興說,據悉,鎮墓獸在古時寓意為權貴的象征,盡管兩件寶貝看起來非常相似,但從美學角度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不難發現兩者的區別。在古代,女性下跪姿勢為彎曲雙腿,這與男性的直接跪下有著細微的差異,以此來分析兩件鎮墓獸確為一對。張會長表示,文物本身造型勻稱,線條優美,不管是來自西域還是中原,均已體現了非常高的收藏價值,“如果專家確定為真品,其創作時間將至少出自漢代。”
古硯凸顯文儒遺風
央視《尋寶》欄目組來海口舉辦活動的消息發布后,有的市民還在為家里的“傳家寶”是否拿出來“曬寶”猶豫。家住瓊山府城的符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但他最后帶著自家的“傳家寶”四足石硯來報名。
這方四足石硯通高5厘米、寬16厘米、長24厘米,石質堅致略粗,發墨快,墨磨得細,過于光滑,不易發墨;墨海大,儲墨多,貯墨不易干,石硯底部篆書印刻“嘉慶十六年符記”。據海南省文物研究會的張士興會長初步判斷,該石硯應為嘉慶年真品。據他介紹:嘉慶十六年既公元1811年,距今剛好200年。古人把硯臺比喻為地畝田產,指文化人靠寫文字即足以養家糊口、維持生計。民諺中有“但留方寸地,好與子孫耕”,既指保護有限的耕地,也指硯田,意思是表明把文化傳承下去無比重要。
據符先生介紹,符家先祖清代就出了三個進士,新中國后共出了十六位大學生。民國時曾有人用一頭牛換這方石硯,爺爺就沒同意,他說:“讀書人離不開這。”
?
?
相關鏈接
央視《尋寶》將登陸海口 市民曬寶熱情高
央視《尋寶》欄目走進海南 700市民海口“曬寶”
央視尋寶:萬寧女子地里挖出一塊神奇龍狀玉墜
罕見巨幅唐卡現海口 央視《尋寶》報名火熱
央視《尋寶》欄目首進海南 尋找海口“民間寶物”
?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