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華背后
今年1-2月物流企業成本增長39.6%,利潤額同比下降8.6%
盡管2010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已達18%,盡管不少物流企業老板認為,中國物流業可謂“朝陽產業”,甚至有人高喊物流產業將開始“黃金十年”的發展時期,但不可忽視的是,浮華背后可能隱藏著“花錢賺吆喝”的尷尬境地。
一位倉儲業人士透露,整個物流行業的平均毛利率由2002年的30%降低到了10%以下,已進入微利時代。另據中物聯副秘書長賀登才估計,目前倉儲企業的利潤率只有3%-5%,而運輸企業只有2%-3%。國家發改委稱,全國重點企業物流統計調查數據顯示,今年1-2月物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4.6%,成本增長39.6%,利潤額同比下降8.6%。
馬仁洪不無擔憂地表示,目前,中國第三方物流企業基本上已經到了難以生存的窘境。“物流企業成本在上漲,但是運輸價格提不上去,加之各種稅費支出多,企業都快頂不住了!”
令馬仁洪感到困惑的是,第三方物流企業減少了,價格卻沒有跟上去。鄧亞春也向記者訴苦,“包括油價、人工等成本都在上升,但是物流公司對客戶的價格就是上不去。”
以今年一季度為例,物流業收費價格指數各月分別為53%、52.2%和50%,逐月下降。1-3月,大中型運輸企業公路運輸價格大體平穩,中小企業運價同比下降20.7%。
不幸的是,中國物流公司絕大部分屬于中小企業,乃至個體戶。據交通部門統計,目前中國物流市場中,車輛在10臺以上的公司,比例不到10%,車輛在100臺以上的不到3%,只擁有一臺車的個體運輸戶占了將近40%。
長期關注物流成本構成的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理事翟學魂一語中的,“小、散、弱、差的現狀決定了公路貨運基本上還是依靠價格進行競爭。僅以近五年為例,每噸公里運費從三毛錢左右降到了兩毛錢。”
事實上,正是因為價格上不去,各種成本卻在節節攀升,物流行業陷入了“不超載不賺錢”的怪圈,這也是導致超載超限屢禁不止的一個根本原因。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