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資狂潮再次來臨。今年初至今,已經有160家公司發布了增發預案,預計募集資金4091億元,是去年同期(836億元)的近5倍,接近去年全年增發預案中募集資金總額4931億元。
上市公司今年再融資規模急劇擴大,主要歸因于貨幣政策緊縮,連續加息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致使上市公司通過銀行貸款難度加大、成本抬高。據一家制造業上市公司負責人透露,今年隨著貸款利率提高,公司一季度的財務費用增加了1000萬元。這對于一個年凈利潤不到1億元的公司來說,是極大的負擔。因而,上市公司希望通過資本市場獲得低成本資金也就在情理之中。
在制造企業尋求增發緩解“資金渴”的同時,銀行也在延續去年以來的再融資潮。據統計,今年以來上市銀行已公布的定向增發、配股、次級債、可轉債等方式補充資本金的再融資額度近4000億元。市場人士預計,算上城商行IPO計劃,銀行今年再融資規模有望達到5000億元。
今年年初,有投資者擔心,在宏觀政策緊縮的背景下,預期中的再融資潮流將成為股市下行的主要推動力。現實正在驗證這種預測,撲面而來的再融資潮的負面影響正在顯現。5月23日,滬深股指跌破年線。分析認為,4月以來,政策超調猜測與緊縮滯后效應相疊加,導致經濟減速預期越來越濃烈,市場處于低位僵持狀態,悲觀情緒需要釋放,5月匯豐PMI初值下降、國際板預期等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后幾根稻草”。
不可否認的是,銀監會上周末起草的《商業銀行杠桿率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這是最后幾根稻草中分量最重的一根。新的《商業銀行杠桿率管理辦法》意味著對商業銀行的四大監管標準,即資本充足率、撥備率、杠桿率、流動性的實施細則開始逐步“落地”。而為了滿足監管要求,商業銀行可能采取再融資等手段。
如果任由再融資潮泛濫,勢必對本來就弱勢的股市形成巨大的壓力。管理層是否因此出手調節還難以預測,但這并不是沒有先例。2008年,中國平安推出千億再融資計劃,考慮到該融資規模對資本市場的負面影響巨大,在監管層的介入下,該融資計劃未能成行。而在2009年末,監管層對再融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償還銀行貸款等用途做出限制,導致10多家公司紛紛調整方案,取消了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貸款項目,募集資金額度大為縮水。
目前,對再融資監管收緊的跡象正在顯現。日前,金發科技等多家公司公告,將部分用于募投項目的先期投入資金剔除出募集資金范圍。此前,監管層雖然強調在融資方案通過董事會審批之前投入的資金不能納入募集資金范疇。實際運作中,此規定并未嚴格執行。分析人士認為,這或許反映了監管部門對再融資規模審核趨嚴。
?
???相關新聞
證監會修改上市公司資產重組與配套融資規定
120家上市公司擬增發融資3278億元
海南民企融資難 專家鼓勵民營資本入金融機構
華融資產總裁:采取4大措施加強企業風險管理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