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1日,湖北省監利縣白螺鎮的農民在水田里冒雨插秧。當日,湖北省大部分地區普降甘霖,讓久渴無雨的干旱地區旱情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新華社記者 郝同前 攝
海口網6月1日消息 國家氣象局新聞發言人陳振林5月31日表示,6月上旬,長江中下游將出現一次中到大雨天氣過程,該地區旱情有望明顯緩解。機構預測,受國內外旱情以及豬肉價格漲勢超預期等影響,5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 I)同比漲幅將超過3月的5.4%,再創本輪物價上漲的月度新高。但隨著有利物價下行的多個因素出現,下半年CPI漲幅有望回落。
推手
旱情或致5月CPI創新高
機構普遍預測,由于長江中下游地區持續干旱,5月份C PI同比漲幅可能超過4月份的5.3%和3月份的5.4%,再次創出本輪物價上漲的新高。
據陳振林介紹,2011年春季(3月1日-5月30日)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異常偏少,無降水日數達60.5天,較常年同期偏多30.2%。湖北、湖南等地出現了人畜飲水困難,當地水產養殖業遭受損失,水運和生態環境也受到影響。5月27日,長江中下游地區氣象干旱達到黃色預警級別。
這一持續干旱現象無疑成為了農產品價格在5月份重回漲勢的重要推手。相關材料顯示:近日來,南方旱災擴散引發市場對通貨膨脹走勢的擔憂。5月23日,鄭州商品交易所早秈稻期貨主力1109合約早盤放量上漲近3%,并帶動其他谷物期貨上漲。
旱情也成了導致5月C PI漲幅可能創新高的重要因素。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稱:“根據商務部和農業部監測的數據,受長江中下游地區干旱影響,5月份食用農產品價格開始結束小幅回落的過程,重回小幅上漲。同時非食品價格仍維持高位,我們初步判斷5月 份C P I同 比 漲 幅 將 可 能 達 到5.5%,超過3月份的5.4%,創出年內新高。”
興業銀行經濟學家魯政委也認為:“在物價方面,雖然PPI連續第二個月回落,但C PI則可能在翹尾因素和食品價格的共同推動下,再度突破前期高點,達到5.5%左右,CPI的環比也將連續兩個月高于歷史同期環比水平。”
中金公司發布的報告預測,由于國內食品價格推升的作用,5月CPI同比可能創本輪通脹新高。銀河證券預計,5月份C PI同比增速為5.4%左 右 , 波 動 區 間 值 為5 .3 %至5.5%。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C PI同比升幅繼續走高,主要原因在于去年C PI月環比大幅上漲所積累的滯后效應。
除了國內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旱情,國外旱情形式也不樂觀,同時5月份又出現了豬肉價格的超預期走高,機構認為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農產品價格在5月份再次出現了一輪漲勢。
在中國爆發旱情的同時,實際上歐美面臨著同一情況。據陳振林介紹,5月初,法國至少23個省份遭受持續高溫干旱,導致水電產能下降,小麥收成減少5%;5月,美國中部持續嚴重干旱,旱災使德克薩斯州、堪薩斯州等地的小麥、棉花等農作物嚴重減產。
長江證券發布的報告認為,美國的干旱天氣對于新作物播種進度的影響使得2011年的供給狀況令人擔憂,在前期全球商品市場出現明顯回落的背景下,芝加哥的農產品期貨在近期出現快速上升并且基本收復了前期的跌幅,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供給再度吃緊的預期。而且美國的旱情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出現好轉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后續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將進一步顯露出因播種不順暢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國內,豬肉價格在5月份的超預期走高是另一個推動C PI上漲的因素。在5月中旬,我國生豬價格和豬肉價格雙雙創下2008年8月以來的新高,同比漲幅達到5成左右。據華創證券測算,如果5、6月份豬肉價格保持高位,預計豬肉價格對5、6月份的C PI同比新增貢獻為每月0.2個百分點。
除了農產品價格的變化,電價的上調也對C PI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響。國家發改委5月30日宣布,6月1日起,15個省市工商業、農業用電價格平均每千瓦時上調1 .67分,但居民用電價格不變。電價上漲,對C PI肯定會帶來拉動。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助理主任郭海濤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上網電價的上調主要是通過三方面路徑影響CPI:
首先是在工業方面,導致以高耗能工業為首的多種工業產品出廠價格上漲;其次在運輸方面,由于當前部分交通運輸工具對電力需求較大,可能導致產品的物流成本上升;最后電價上調還可能增加服務行業的成本,進而影響到最終消費價格。
但是,也有觀點認為,由于電價調整主要覆蓋工商業、農業,居民用電沒有調整,因此對C P I影響較小,對PPI影響相對更加明顯。
?
相關新聞:
交行預測5月CPI漲5.5%?二季度可能再度加息
6月時間之窗將打開 關注加息提準動向
5月CPI或創本輪通脹新高 6月初仍是加息敏感期
中國南方旱情推動米價菜價上漲 5月CPI或創新高
旱情加重利空A股 后市可關注三類機會
國家防辦負責人詳解當前旱情 需警惕“旱澇急轉”
中國南方旱情推動米價菜價上漲 5月CPI或創新高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