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震驚不知所措
廣東是國內重要的食品加工生產地,區域內擁有眾多大大小小的食品企業。此次抽查出的涉“塑”企業4家有3家都在廣東,足見“災情”之嚴重。
“原來綠茶、香油、面包里面都有(塑化劑)啊,原來不光飲料有事啊,我們到底還能吃什么啊?”網友“guai小丸子”說。
記者在廣州海珠區一間名為“××居”的西點店里向店員了解到,店內原料質量安全,生意還挺正常的,未受影響。但店內幾名顧客卻都表示,近期考慮回避綠茶蛋糕、面包等“可疑”食品。“其實這么做只不過是找點心理安慰,究竟哪些食品里有(塑化劑)我們根本不清楚。”
市民劉女士表示,希望國家這次嚴查塑化劑能夠吸取之前的教訓,不要又通知完下架召回就不管了,必須監督企業召回問題產品銷毀的全過程,并向社會公布,防止再像三聚氰胺奶粉那樣出現漏網之魚。
值得注意的是,臺當局這次掃蕩塑化劑食品案,以6種塑化劑當指標,這其中DNOP的科學數據不齊全,當局請專家先評估DEHP、DINP、DBP、BBP、DIDP等5種常用塑化劑,參考歐美等國的資料,相信很快就會先訂出臺灣的參考標準。
而據了解,目前大陸地區針對塑化劑的抽查還主要只是檢測DEHP,暫未涉及其他幾種塑化劑。因此,一位長年從事食品安全控制管理工作的人士提醒說:“我們的塑化劑大抽查還需要進一步深入。”
臺灣各地同步銷毀超286噸受污染食品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各縣市11日同步銷毀塑化劑污染食品,總重量超過286噸。據悉,臺灣衛生主管部門下一步將制定塑化劑容許攝取量,作為管制塑化劑的執法參考標準。
根據統計,截至11日傍晚,臺灣有毒塑化劑污染食品案波及近300家廠商、超過960項食品,超過百噸,掃蕩毒塑食品的全面稽查行動也接近尾聲。
臺北市、新北市、新竹縣、臺中市、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云林縣、高雄市、屏東縣等縣市當天同步執行銷毀,共有286.44噸的膠囊錠狀食品或果汁、運動飲料被送進焚化爐或污染處理廠。
臺灣衛生部門官員指出,人會接觸環境中的各種塑料制品,不可能塑化劑“零暴露”,還將召集專家學者,討論塑化劑的每日攝取容許攝取量(TDI),如此才能了解吃到、沾到哪些含塑化劑的食物或塑料用品,才叫做過量。
?
相關新聞:
塑化劑事件來龍去脈
臺男嬰生殖器不到正常1/10 ?或受塑化劑影響
海南拉網式排查多市縣 暫未發現含塑化劑食品
海口未見國產塑化劑產品 浙廣部分企業香精產品遭封殺
塑化劑污染事件是這樣被“英雄媽媽”揭開的
兩款臺灣進口食品受塑化劑污染 海口暫未發現有售
大陸首次檢測出臺灣2款食品被塑化劑污染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