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中國畫精品展海南展出記
?
海口網6月16日消息??(記者?史瑞麗 文/圖)在我國書畫藝術的浩瀚星河里,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這些名字,可謂熠熠生輝。當這些大師們的真跡名作,今天跨海而來,無疑是給海南人民送來了一道絕美的藝術盛宴。
任伯年:朱筆畫鐘馗
?
《鐘進士斬狐圖》 任伯年
?
走進展廳,最先看到的一幅畫便是任伯年的朱筆《鐘進士斬狐圖》。“用朱砂畫畫,這在當時可是創新之舉。”海南省美術家協會顧問、著名畫家蔡於良說,中國人喜歡紅色,以朱砂畫鐘馗,代表著正氣,畫中的小鬼卻又是傳統畫法,鐘馗舉劍砍殺變化成美女的妖狐,紅黑形成鮮明對比博物效果。這幅畫的妙處也就在此。
任伯年(1840—1895年)是“海上畫派”的代表畫家,也是近代著名的人物、花鳥畫家。在歷史風俗故事類人物中,所繪鐘馗多且精,成為他的人物畫的一大亮點。
英國《畫家》雜志認為:任伯年的藝術造詣與西方梵高相若,在19世紀中為最具有創造性的宗師。
吳昌碩:蒼勁《竹石圖》
“爵觚盤簋鼎彝鐘,掩映清光竹一叢。種竹道人何處住,古田家在古防風。”展廳中,這幅吳昌碩的《竹石圖》筆力老辣,竹葉利落,石頭掩映在竹中,和竹子完美結合,清新可人。
?
《竹石圖》 吳昌碩
?
展出的吳昌碩的作品還有《松梅圖》、《神仙眉壽》、《桃石圖》、《老少年》、《蘭石圖》、《籬石菊花》等,繪畫融入篆籀筆法,筆墨恣肆雄奇,氣象蒼茫古厚。其中《籬石菊花》濃淡相間,筆墨酣暢。菊花是他經常入畫的題材。他畫菊花或伴以巖石,或插以高而瘦的古瓶,與菊花情狀相映成趣。
吳昌碩是晚清著名畫家,書法家、篆刻家,與虛谷、蒲華、任伯年齊名為“清末海派四杰”,為“后海派”中的代表。
齊白石:丹青戲《群蝦》
?
《群蝦》 齊白石
?
“快看,這蝦畫的好像是透明的。太靈動了?!笔忻駝⑹磉吪笥褋淼烬R白石的《群蝦》前,紙上之蝦似在水中嬉戲游動,觸須也像似動非動。?齊白石畫蝦,栩栩如生,情趣盎然。
齊白石從小生活在水塘邊,常釣蝦玩;青年時開始畫蝦;約40歲后臨摹過徐渭、李復堂等明清畫家畫的蝦;63歲時他畫蝦已很相似,但還不夠“活”,便在碗里養了幾只長臂蝦,置于畫案,每日觀察,畫蝦之法亦因之而變,他的蝦也成為他代表性的藝術符號之一。
本次展出的還有齊白石的《葫蘆牽牛花》、《荔枝》、《壽桃》、《荷花鴛鴦圖》、《清白家風》等,其中《清白家風》主要畫的幾棵白菜,寥寥幾筆卻仿佛白菜躍然紙上,惟妙惟肖。
徐悲鴻:剽悍《雙馬圖》
說到徐悲鴻,就繞不開“馬”。他的《奔馬圖》和《雙馬圖》在本次展覽中無疑是一大亮點。即使不懂美術的人,看到這兩幅作品,都不由得驚嘆。作品中那剛勁矯健,剽悍的駿馬,給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們積極向上。
“你看,這馬的結構、腿關節畫的非常好,看上去很有力。”蔡於良向記者講解這幅《雙馬圖》時說,畫中兩匹馬前后對比,很有動感,給人以自由奔跑的感覺。畫出的馬不但有中國畫的意境,也有西畫的嚴謹結構關系。
?
《雙馬圖》 徐悲鴻
?
關于徐悲鴻《雙馬圖》的創作背后,還有一段故事。記者了解到,《雙馬圖》作于1950年,但緣起于1937年,當時徐悲鴻在長沙舉辦畫展,于李四怡堂藥鋪見到清代大書法家伊秉綬的八幅書法作品,甚是喜愛。
1949年長沙和平解放后,為使八幅伊秉綬書法作品不致失毀,徐悲鴻四處打聽其下落,當得知其還在李四怡堂主人李壽增家時,徐悲鴻兩次寫信給友人謝梅奴,請他出面洽商。李壽增同意轉讓,但要價不菲。
后謝梅奴告訴李壽增,徐悲鴻此舉并非私人收藏,而是為中央美院作為書畫文物資料,是為國家保護文物。李壽增深為徐悲鴻愛護文物之心所感動,愿將作品慷慨相贈。但由于李四怡堂是家族產業,需征得另外三兄弟同意。徐悲鴻獲悉后,表示愿畫馬四幅送李氏兄弟以示謝意。在徐悲鴻回贈的四幅作品,唯有李壽增得到的是雙馬,即本幅展覽的《雙馬圖》。
《雙馬圖》可以說記錄了一段十分珍貴的歷史,這其中,有徐悲鴻為保護國家文物孜孜不倦的追尋,還有愛國商人的高尚舉動。
?
《紈扇仕女圖》 張大千
?
張大千:婀娜有《仕女》
張大千是天才型畫家,其創作達“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人物、山水、花鳥、蟲魚、走獸,工筆、寫意、潑墨、潑彩無一不能,無一不精。
張大千的畫風,在早、中年時期主要以臨古仿古居多?!都w扇仕女圖》則是張大千自敦煌歸來后,受敦煌畫風影響所作。那畫中女子古雅端正,衣紋流暢。頭戴藍鳳釵,金簪插于一邊,櫻桃小口柳葉眉,身形婀娜多姿,畫出了女子含愁帶思之態。
“東坡在儋耳,自喜無人識。往來野人家,談笑便終日。一日忽遇雨,戴笠仍著屐。逶迤還到家,妻兒笑滿室。歆哉古之人,光霽滿胸臆。圖形寄瞻仰,萬世誰可及?!睆埓笄У摹斗绿埔鷸|坡笠履圖》是特地精選出來與海南有關系的一幅畫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