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同:能增強孩子積極性和自信心
反對:濫發獎狀不利孩子健康成長
?
?
小王站在滿墻獎狀下有些茫然。
?
海口網6月17日消息??(記者 李云川 文/圖)秀英區東山鎮農場小學年僅10歲的四年級學生小王,從一年級至今已獲得44張獎狀。近日,記者在調查過程中了解到,鄉鎮學校以發獎狀鼓勵孩子努力學習的現象確實存在,學校老師和家長贊同此種方法。而教育部門和資深教師以及心理學家,則對學校向學生濫發獎狀的現象持否定態度。???????????????????
是對是錯
小學生獲44張獎狀
6月13日上午,記者在東山鎮瓊東路農場小學四年級(甲)班小王同學家中看到,一間房屋的兩面墻壁上貼著密密麻麻的獎狀,這些獎狀除4張“三好學生”和幾張“第一名”至“第六名”獎狀外,絕大部分都是“成績優秀”獎。小王的父母稱,沒有太多時間管孩子的學習,都是孩子自學的。雖然孩子獎狀較多,但其學習成績在同班級學習中不算最好。“也不知道學校發給孩子這么多獎狀是對還是錯。”小王的父母說。
當天下午2時許,剛睡醒午覺的小王被叫出來站在張貼著44張獎狀的墻壁處,記者要為小王拍照,在場的大人叫他笑一笑,但小王似乎對此很不在意,一直沒有笑出來。
家長觀點
學校發獎狀是激勵孩子
記者隨后對農場小學一些在校學生進行調查,多名學生表示他們或多或少得過獎狀。五年級的小鄺同學說,他得過的獎狀到底有多少張,自己也記不清了。
東山鎮一些學生家長表示,不僅是農場小學,許多鄉鎮小學都存在通過給學生發獎狀鼓勵學習的現象。“我們認為這種方法很好,因為現在的孩子懂事早,不能靠過去那種打罵的方法教育孩子。通過獎勵的方式,更能增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東山鎮的學生家長黃先生和林先生等人這樣認為。
黃先生還表示,一個孩子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獲得30張至60張獎狀,在當地鄉鎮小學算是很正常的事情。
學校觀點
給學生發獎狀正面意義大
農場小學四年級(甲)班班主任林老師說,她并不知道小王同學得過44張獎狀,但認為通過這種發獎狀方法,能夠激勵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應該說正面作用比較大。如果每學期考完試后,不對學生進行獎勵,就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班上,學生的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得分及總分等較高者,都能得到獎狀。小王同學平時的學習成績不錯,語文都在90分以上,其他課程也有過許多滿分,才會獲那么多獎狀。
林老師認為,獎勵太多的不足之處在于一些得獎狀較多的學生,覺得獎狀來得太容易,對獎狀就不會太在乎。
農場小學教導主任蔡女士說,每學期的期中、期末考試后,單科成績在85分以上和總分前10名的學生以及各方面表現較好的學生,都能獲得獎狀,這樣有的學生一學期最多可獲得8張獎狀,一年就可獲得16張獎狀。“我的兒子現在是小學二年級學生,已經獲得過10多張獎狀。”
教育部門
學校濫發獎狀不妥
已有29年教齡的海口市某小學資深教師王先生,曾獲得過“海南省十佳輔導員”、“海口市十佳輔導員”、“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王老師認為,頒發獎狀應把握好一個“度”,獎狀頒發得太泛濫,學生就會以爭奪獎狀作為自己學習的目的,一個學期應該將“優秀學生”、“三好學生”等獎勵集中在一起評出,而不應該在平時就隨意頒發獎狀。
心理學教授傳中認為,獎罰都是使學生進步的一種手段,但獎罰應該有限度。獎罰應達到一種心理效應,獎狀頒發得太多太頻繁,就失去了正面意義和作用,甚至會起到負面影響。從教育風氣上講,學校不能對學生一獎了之,教育是一個不可馬虎的事情,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內心教育和引導。精神獎勵同物質獎勵一樣,濫發就會使學生產生虛榮心,一些學生甚至會為了拿獎狀而學習,拿不到獎狀就不學習,或者故意搗蛋等。
秀英區教育局方小川局長表示,他們先前并不知道一些鄉鎮學校給學生濫發獎狀的事情,獎狀應該是學生通過艱苦努力才能得到,是來之不易的一項精神產品,目前只有“三好學生”獎狀是教育部門組織評出和認可的,其他獎狀都不符合國家相關政策。秀英區教育局將對一些學校濫發獎狀的事情展開調查,責令其作出整改。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