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高知群體往往心理承受力較弱
對博士生跳樓事件,廣東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賈福軍分析稱,高知群體往往要求更加完美,掩飾自我卑微心態,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薄弱,性格內者還缺乏和社會的溝通主動性,遇到挫折時容易產生極端情緒。博士跳樓自殺也不是一時的事情,是有情緒基礎的,或許他本身就有抑郁癥,經過一段時間情緒積累,一旦有誘因的激發,心理承受不了就會走向極端。
賈福軍說,畢業論文對于一個博士來說很重要,可能因為個人經濟原因、公司簽約等原因著急畢業,但論文過不了關,畢不了業,會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導師對博士的要求比較高,但不是每個學生都達到導師的期望值,導師有一定的義務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布置的課題應該與學生的能力相稱。學校也有開展心理教育的必要時。同時,博士生頻頻自殺,也應該引起社會的反思。
新聞鏈接
近年中大博士跳樓事件
●2008年4月5日,同樣是在中山大學北校區,一名34歲的女博士從校內第一宿舍樓七樓跳下,當場死亡。調查人員在宿舍七樓一間宿舍門口發現一塊留言板,上面之前的留言被擦去,添上了這樣一段話:“在這個特別的假期,其他人都回家祭祖,我在這里祭奠我自己,活著的人就是等死,死了就是解脫。”
●2009年11月27日12時許,中山大學在讀博士李海深抱著愛犬,從東莞沙田活力粵港小區7樓跳下,當場身亡。李海深27歲,中山大學醫學院免疫學博士生。2009年7月中旬曾到新加坡留學了約4個月,11月中旬才回國。其姐姐稱,李海深由于科研項目問題,被導師批評了一頓,背負著極大的心理負擔,他的女友又在這時候提出分手。學業和感情的雙重挫折,讓李海深精神幾近崩潰,因此自殺。(羅陽輝 林飄娟 何劍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