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出現不適,第一反應不是去醫院,而是在網上尋醫問診。不用出門,不用排隊掛號,花幾分鐘發條微博,就能得到專業的建議。
華西都市報記者發現,目前在搜狐、新浪、騰訊等微博網站上,各類醫生名頭的微博數以千計,僅成都市各大醫院或醫生的微博,就有數百個。不少市民圖省事,在微博上尋醫問藥,“看”起病來。
網友:圖方便微博上尋醫
昨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在多個微博網站看到,各類醫生的微博賬號數以千計。輸入“成都、醫院、醫生”等關鍵字檢索,即可得到川大華西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成都市第一、二、三人民醫院和各科室等數以百計的微博賬號。一些認證賬號的粉絲多達上萬人,不少粉絲通過微博尋醫問藥。
“請問我這是毛囊炎嗎?頭上起一大片的紅疙瘩,最后變成膿包。破了就結疤,膿包的時候很疼。擦了白多幫兩周了,有好轉但是復發。”網友@極大帥果果在成都市二醫院皮膚科的微博上,咨詢自己的癥狀,并且上傳了一張患處的圖片。
華西都市報記者注意到,這個微博注冊不到兩個月,但已有1877位粉絲。微博的內容基本都是和@極大帥果果一樣咨詢病癥的。
“我皮膚經常有些毛病,二醫院的皮膚科比較出名,看病的人也多,每次都要排隊。正好發現醫院開了微博,這次就在網上咨詢了。”同樣在微博上咨詢皮膚癥狀的市民王倩說。
許多網友關注醫院或醫生的微博,都是為了“圖方便”,“不用花錢,也不用排隊”。
醫生:有助醫患間良性溝通
華西都市報記者在新浪、搜狐、騰訊等微博網站上搜索發現,成都市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的微博多達數百個,其中不乏專家。
這些醫院和醫生的微博,發言大多不離本行,包括健康提醒、工作見聞等等,但最多的還是與網友的互動,解答各種咨詢。
“甲狀腺癌患者碘131治療后懷孕,能不能服用葉酸?”川大華西醫院核醫學科副教授于南在微博上給出了建議;“4歲兒童,右眼皮老是只能睜開一點。貴院能否醫治?”川大華西醫院眼科教授劉隴黔,作出了需盡快手術的答復。“70歲老人左腎萎縮,左腎結石無功能,是否需要手術?”四川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王東作了相關解答。
華西都市報記者看到,一些三甲醫院的微博留言甚至多達十幾頁。一位醫生告訴記者,在微博上認真解答咨詢、善于溝通,不僅能積聚人氣,還有助于醫患之間的良性溝通。
微博咨詢不能代替傳統門診
微博上尋醫問藥雖然具有方便、快捷,打破地域性限制等優點,但華西都市報記者發現,醫療機構或醫生在開通微博時并不需要審核個人信息,網站也無審核醫療機構或醫生資質、職稱等信息的權限。不需要任何驗證,就可以以“某醫院婦科醫生”“某醫院肝膽外科醫生”等注冊微博。如果網友接收了錯誤或者虛假的信息,后果不堪設想。
川大華西醫院統宣部工作人員說,“微博上問診,肯定不能代替到醫院面診。即便是有幾十年臨床經驗的外科醫生,也必須通過傳統的‘視觸叩聽’才能為患者確診,單憑在微博上簡單描述,難以下定論。所以,我們醫生在網上只提供患者疾病的初步咨詢和某種治療方法供參考,并不會涉及診斷結果和開具處方等行為,更多的是在微博上通過患者加號的請求。”
華西都市報記者也注意到,絕大多數醫院的微博在回答咨詢后,都會提醒患者盡快到醫院就診。成都市各大開通了微博的醫院均表示,微博不具備“看病”的功能,只是起到對疾病初步引導的作用。
律師說法
四川谷雨律師事務所律師江敏說,微博上的診療行為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如果發生誤診或者延誤病情,患者只能自擔風險。
“早在2001年,衛生部就頒布了《互聯網醫療衛生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該辦法規定,醫療衛生信息服務只能提供醫療衛生咨詢,不得從事網上診斷和治療活動。”江敏說,醫生在醫院開展診療活動、出診,患者在醫院就診或在特定的家庭病房接受治療,都屬于法律規定的合法醫療行為,醫患之間構成醫療合同。
江敏說,醫生在網上提供醫療建議,沒有收費,很難構成醫療合同,醫生不一定要承擔責任。同時,網上魚龍混雜,有些“主任醫師”、“專家”,在現實中可能是水平低劣的醫生,甚至假醫生、醫托等,其給出的建議不具參考價值。一旦出現意外,患者會因為侵權主體難確認、相關證據難搜集等原因,維權困難。
?
???相關新聞
25歲男子被拐19年后微博尋家 已取DNA待比對
四川最潮村支書每日騎馬上班 微博辦“微秒殺”
?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