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札記
一次充滿危險和挑戰的采訪經歷
這是一次充滿危險和挑戰的采訪經歷,回顧暗訪始末,直至一個多月后的今天,我們仍深深感到,困難如影隨形,而危險仍在繼續。
“地溝油”,聽說過的人太多,見過的沒幾個,要找到一個真正了解的人更是渺茫如大海撈針。我們在前期采訪中請教了多位權威專家、教授,他們對“地溝油”的存在甚至持懷疑態度。
“我追了兩年,始終沒有找到‘地溝油’上餐桌的陽性樣本。”這句來自權威部門、權威專家的話如同一盆冷水撲面。
然而關于“地溝油”的言論如此之多,不可能都是空穴來風。我們并未死心,繼續多方打聽,每一次線索出現,都令記者精神一振,然而,這條見不得光、滑得像魚的線索卻時斷時續,困難如影隨形。
當我們第二次為了找線索在水屯批發市場“溜達”時,一位老板娘無意中透露,想要“那樣的油”到昌平某鎮去。雖然清楚這個鎮非常大,找一個小窩點十分不易,但因為有了目標,大家精神振奮。
然而我們驅車圍著這個鎮走了一圈又一圈,始終沒有任何可疑之處,時近正午,天氣愈發悶熱。突然,一人提議,“把空調關上,車窗搖下來,咱們用鼻子聞。”像是發現了救命稻草,司機連忙放慢車速,搖下車窗。每個人幾乎都把腦袋伸出了窗外,每當聞到怪味,總要辨別,商議一下,大約一個小時,又圍著這個鎮走了一圈,盡管聞到了火鍋味,炒菜味,但別無所獲,“唉,算了吧,這個辦法不行!”
每當幸運地抓到“突破口”,立即要跨越的就是險象環生的采訪關。不能亮明身份,不能引起懷疑,事關自己和同事們的安全,這次的采訪不同以往,我們不僅是記者,還是“演員”。
時間緊急,“行話知識”儲備不足,藥品、油品、價格種類不清,不時出現被“問暈”的危險時刻,“你們到底是干什么的?”這句話每出現一次都是巨大的考驗!而每一次小小的失誤,都會加重對方的疑慮。
為了徹底打消疑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記者專門去相關單位進行了一系列進貨規則的學習,熟記各種油品規格、糧食價錢,每次出發前一夜,采訪組都要商量到深夜,爭取萬無一失。
確定事實后,緊跟著的就是更為艱難、危險的取證。記者曾兩度夜探黑窩點,幾乎所有的黑窩點都養著幾條大狼狗,與惡狗相逢在所難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