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W7月10日消息??近日,有網民發帖稱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縣城至三江口二級公路(新三公路)試通車第二天發生坍塌事故,造成2死2傷。網民們質疑這條“史上最短命公路”為何剛修好就發生坍塌,是“雨太大”還是“路太差”?誰造就了“史上最短命公路”?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采訪了解到,事發后,云南省國土資源廳和交通運輸廳分別派出了專家組進行調查,專家組均認為確實屬于“強降雨引發的自然災害”。但是,新三公路建設存在未批先建、趕工期和未經竣工驗收即試通車等問題。
【核心網事】試通車第二天就坍塌,網民質疑是“豆腐渣工程”
日前網民“擦肩而過”發帖稱,6月27日,玉溪市新平縣城至三江口二級公路試通車的第二天就發生坍塌事故,導致一輛途經此處的車輛翻下山崖,造成車內2人死亡、2人受傷,公路中斷。對于事故原因,當地政府說是單點暴雨所致,屬于自然災害。
隨后,網上出現“云南玉溪一條新修二級路剛完工即垮塌”、“試通車第二天就坍塌,是誰造就‘史上最短命公路’”等帖子,引起網民廣泛關注。網民“沉默”說:“下雨導致路塌方,雨能把路搞塌很不簡單,試通車第二天就塌,可謂是中國史上壽命最短的公路。”
網民“似水流年”質疑:“這條路容易塌方,修之前又不是不知道,修的時候為什么不加固?還沒通車就出事,出事以后怪大雨,為自己開脫,找天災的原因,這是人禍?!?/span>
還有網民爆料稱,該條公路是在設計方案尚未得到省交通廳批復的情況下,就提前開工建設;而6月26日的試通車也是沒有經過交工驗收就開始放行車輛。
【記者調查】“最短命公路”遇雨損壞嚴重露原形 專家認為怪就怪“雨太大”
7月8日,記者趕到新平縣采訪,證實這起事故屬實。
在沿著新三公路前往事發現場時,路上還有施工人員對公路護欄、排水溝等進行施工,部分路段不時有土石從山上滾落下來。接近事故現場時,施工方在路上設置了路障,記者經協調后得以進入。
在新三公路K25+450到K26+480路段,記者看到路面共有3處損毀,其中2處坍塌、1處路面開裂。發生事故的路段位于半山腰上,雙向四車道都已坍塌,大量石塊、泥土和混凝土被沖進路旁的河谷,翻下河谷的那輛汽車破損嚴重。
記者在現場看到,公路坍塌的地方路基松軟,踩上去有明顯的下沉。被沖毀的擋墻主要由磚石砌成,而鋼筋混凝土擋墻相對完好。公路邊坡的砂漿防護層多處出現開裂。
新平縣交通局局長卜有章介紹,新三公路途經新平縣8個鄉鎮19個村委會,是縣里主要的交通運輸干線,總里程90多公里。公路沿途地質脆弱、災害頻發,一直是洪澇和地質災害較為嚴重的地區。事故主要原因是單點暴雨導致公路路基松軟,公路上方的溝渠和涵洞被堵塞,最后積水形成如同瀑布一般的沖擊力,導致公路路基垮塌。
卜有章說,公路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都是嚴格按照招投標制度選擇的,程序上符合規定,沒有發現嚴重的設計缺陷、施工質量或監理失職問題。
發生垮塌標段的施工單位項目經理蔣祖龍介紹,單位中標后將工程分包給勞務公司施工,項目部負責出工程設備和材料,并負責管理和技術指導,勞務公司只出勞動力,這是勞務分包而非轉包,是國家法律允許的。他說,施工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工程質量沒有問題,路基松軟主要是洪水滲透和沖刷造成的。
災情發生后,云南省國土資源廳和交通運輸廳分別派出了專家組到現場進行調查。專家組認為:事發路段地形橫坡陡峻,工程地質條件差,強降雨加大了靜水壓力,形成坍塌,屬強降雨誘發的自然災害。
記者與云南省交通運輸廳一位參與調查的專家取得聯系。他說,從調查的情況來看,路基處理、擋墻強度、瀝青厚度等都合乎規定,確實沒有發現工程質量問題。
【延伸閱讀】公路建設存在未批先建、趕工期、未驗收即試通車等問題
記者調查了解到,新三公路于2009年10月開工建設,而設計方案2010年5月才得到云南省交通廳批復,存在“未批先建”和“趕工期”的問題。公路在尚未交工驗收的情況下,就違規試通車,并計劃在6月30日舉行通車典禮,后因事故取消了典禮。
據施工人員介紹,新三公路沿途地質環境復雜,工期短、任務重,工程一開始就面臨著很大壓力,在公路建設后期,新平縣喊出 “大干快干60天”的口號,對工程進度進行倒逼,后期工人們都是加班加點干活。
是什么原因讓工程這么趕呢?記者了解到,除了要滿足群眾出行要求,更重要的原因是爭取國家對取消二級公路收費的補助。根據國家政策,新建二級公路必須在今年6月30日以前建成通車,否則將無法享受國家取消二級公路收費的補助。如果享受不到補助,新建二級公路背負的政府債務,將由相關州市自行承擔償債責任。
雖然新平縣交通局和施工單位均否認新三公路存在“趕工期不管質量、趕工期不顧程序”的問題,但一位業內人士認為,路基建設有一個沉降的過程,如果時間不夠,容易導致沉降不夠、路基不結實,所以趕時間對工程質量多少還是有一些影響。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