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7月18日消息 說到??冢坏貌惶岬津T樓老街,這片坐落在??诶铣菂^內的南洋風格騎樓建筑群,成為反映??跉v史的“活記憶”,它是現今國內騎樓建筑保留規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極富中西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在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今天,騎樓老街又將給??谧⑷胍还甚r活的發展動力。
?
曾見證??诎l展
據介紹,??诘尿T樓建筑群初步形成于19世紀20-40年代,距今有100多年歷史,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樓建于南宋,至今有600多年歷史。
20個世紀30年代,??谝延?5個行業572家商鋪,如“梁安記”、“云旭記”、“遠東公司”和“廣德堂”等等。著名旅店或綜合性娛樂場所有“五層樓”、“大亞旅店”、“泰昌隆”等等。許多大商號都在老街的騎樓里,展開不見硝煙的經營大戰。
1931年,得勝沙街上的“海口大廈”(俗稱“五層樓”)建成,那是建國前??谑凶罡叩臉欠??!膀T樓林立,商賈絡繹,煙火稠密”,是當時??谂d盛景象的真實寫照。
騎樓的歷史與海口早期的對外開放息息相關。晚清時期,《天津條約》簽訂,海口是當時全國十大對外開放的口岸,是全島對外開放的窗口,在南洋謀生的人開始回家鄉投資建設。1849年,最早的騎樓在水巷口、博愛北路一帶的四牌樓街區建成,這里之所以叫水巷口,是過去水域比現在寬,能把船直接開進來,整片騎樓街區就是從這里延伸開來,形成了規模。
騎樓建筑歷史文化街區是??诘奶厣?,集中分布在龍華區和美蘭區的中山路、得勝沙路、新華路、解放東路、博愛路、長堤路、新民路、振東街、大興街等。柱廊相連,騎樓相依的建筑群占地面積約25000平方米,騎樓式建筑達200余座,中山路沿街兩旁保留的騎樓樣式最多,約有39座。
?
騎樓景觀曾一度面臨破壞
雖然騎樓有著體現了??谌思媸詹⑿?、海納百川的精神,曾經也是??谧顭狒[的商業中心,但隨著海口城市的不斷發展以及時間的推移,??隍T樓的景觀曾一度面臨被破壞的威脅。
據了解,近年來??隍T樓的部分建筑年久失修,部分不協調的現代建筑陸續取而代之,是騎樓的景觀遭到部分破壞,再加上地下管網、道路等市政基礎設施落后,建筑立面亂拉、亂掛、亂建,嚴重破壞街面景觀,機動車交通秩序混亂等較為突出。
?
?
雨后騎樓。
?
騎樓改造進行中"鐘樓夕照"將重現
據史載,??阽姌鞘冀ㄓ谏鲜兰o二十年代。康熙二十四年(1686年),??谠O立統管本島沿海十處的海關總口,國內沿海港口和東南亞各國來往商船日漸增多。咸豐八年(1858年),海口被清廷辟為對外口岸,來往客商明顯增多。到國民十二年(1923年),??诤_\發達,港口繁榮,商務活動鼎盛,國內外航線四通八達。??谝寻l展成為繁榮昌盛的商業城鎮,據悉,當時海口總商會入會商號已達400多家,但由于??谶€沒有一個統一標準的計時設施,給交通、商務和人民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
基于此,民國十七年(1928年),愛國商人周成梅先生創議集資在海口建一座鐘樓,以便統一全市時間。這得到當時??诳偵虝馁澩?,并以其名義發動??谏探纭⑾愀郗偧倘恕⒑M猸偧畠S胞捐助,建造鐘樓之款亦于當年籌足。
??阽姌墙ㄓ?929年春,當時選址在海口大街后廟廣場(今中山橫路)北端,建成的鐘樓高5層,清水紅磚墻身,頂端四周共筑8支箭尖角,具有歐洲哥特式建筑風格。當時的大鐘是向德國訂購定制的,面徑為2公尺,由香港瓊籍商人周文治先生捐資購買。鐘的行走是靠一個轆轤卷上十多米的鋼繩,另一端吊上一個大鐵砣,利用垂直重量啟動行走,吊砣從四樓垂直底層,歷時兩天,為此每兩天必須轉動轆轤將吊砣卷上四樓,如此循環,準時不誤。
如今人們在長堤路看到的??阽姌?,是1987年重建的。作為一個標志性建筑、見證近百年??陲L云的??阽姌牵饺缃癯洚數膭t是一處人文景觀,供游人觀賞。
2009年6月10日,??隍T樓建筑歷史文化街區以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濃郁的南洋騎樓風格在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中,和北京國子監街、平遙南大街等一起,榮獲“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的稱號。
2010年8月31日,??谑序T樓建筑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綜合整治工程正式拉開序幕,該工程將通過五大方面的改造,將??隍T樓老街轉化為旅游資源。據介紹,改造工程將通過文物及優秀歷史建筑修繕和騎樓街區的歷史文化、人物、事件進行深入的整理挖掘,將街區內的歷史文化轉化為旅游資源,提升??诼糜蔚暮诵母偁幜?。
根據騎樓整治工程方案,將圍繞鐘樓恢復??谑爸坏摹扮姌窍φ铡?,在海甸溪上建造一個游船碼頭,并對鐘樓周邊環境進行整治。為了更好地利用海甸河的濱水資源,將鐘樓和沿長堤路的濱水岸線也被納入水巷口啟動示范街的范圍中來,使沿長堤路一線的修繕與新建騎樓與長堤路北人民橋兩側的濱水景觀帶、老海關、鐘樓一起打造“小外灘”的概念,再現當年原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