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口騎樓老街正在“整容” “鐘樓夕照”將重現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1-07-18 09:17



    海口鐘樓掩映在一片椰林中



      編者按: 海口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韻味,五公祠、海瑞墓、秀英炮臺、丘浚墓、騎樓街,還有府城大量的古街、古巷及古牌坊,這些都構成了海口特有的古老“文脈”。所謂歷史文脈,即是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化精髓及歷史源遠,可以說是代表著一個城市的風格、文化風茂、歷史記錄,特別是一些古代有名氣的詩人,更是對此地有著影響力,有一定的文化價值。目前,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如火如荼,海口的這些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狀如何?在國際旅游島建設中,他們將發揮怎樣的作用呢?人民網海南視窗現推出系列報道。
      


       海口鐘樓


      
      海口網7月18日消息 說到海口,不得不提到騎樓老街,這片坐落在海口老城區內的南洋風格騎樓建筑群,成為反映海口歷史的“活記憶”,它是現今國內騎樓建筑保留規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極富中西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在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今天,騎樓老街又將給海口注入一股鮮活的發展動力。

    ?


      
      


       騎樓老街


       曾見證海口發展
      
      據介紹,海口的騎樓建筑群初步形成于19世紀20-40年代,距今有100多年歷史,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樓建于南宋,至今有600多年歷史。
      
       20個世紀30年代,海口已有35個行業572家商鋪,如“梁安記”、“云旭記”、“遠東公司”和“廣德堂”等等。著名旅店或綜合性娛樂場所有“五層樓”、“大亞旅店”、“泰昌隆”等等。許多大商號都在老街的騎樓里,展開不見硝煙的經營大戰。
      
       1931年,得勝沙街上的“海口大廈”(俗稱“五層樓”)建成,那是建國前海口市最高的樓房。“騎樓林立,商賈絡繹,煙火稠密”,是當時海口興盛景象的真實寫照。
      
      騎樓的歷史與海口早期的對外開放息息相關。晚清時期,《天津條約》簽訂,海口是當時全國十大對外開放的口岸,是全島對外開放的窗口,在南洋謀生的人開始回家鄉投資建設。1849年,最早的騎樓在水巷口、博愛北路一帶的四牌樓街區建成,這里之所以叫水巷口,是過去水域比現在寬,能把船直接開進來,整片騎樓街區就是從這里延伸開來,形成了規模。
      
      騎樓建筑歷史文化街區是海口的特色,集中分布在龍華區和美蘭區的中山路、得勝沙路、新華路、解放東路、博愛路、長堤路、新民路、振東街、大興街等。柱廊相連,騎樓相依的建筑群占地面積約25000平方米,騎樓式建筑達200余座,中山路沿街兩旁保留的騎樓樣式最多,約有39座。

    ?


      


       騎樓老街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


       騎樓景觀曾一度面臨破壞
      
      雖然騎樓有著體現了海口人兼收并蓄、海納百川的精神,曾經也是海口最熱鬧的商業中心,但隨著海口城市的不斷發展以及時間的推移,海口騎樓的景觀曾一度面臨被破壞的威脅。
      
      據了解,近年來海口騎樓的部分建筑年久失修,部分不協調的現代建筑陸續取而代之,是騎樓的景觀遭到部分破壞,再加上地下管網、道路等市政基礎設施落后,建筑立面亂拉、亂掛、亂建,嚴重破壞街面景觀,機動車交通秩序混亂等較為突出。

    ?

    ?

    雨后騎樓。

    ?

      騎樓改造進行中"鐘樓夕照"將重現

      據史載,海口鐘樓始建于上世紀二十年代。康熙二十四年(1686年),海口設立統管本島沿海十處的海關總口,國內沿海港口和東南亞各國來往商船日漸增多。咸豐八年(1858年),海口被清廷辟為對外口岸,來往客商明顯增多。到國民十二年(1923年),海口海運發達,港口繁榮,商務活動鼎盛,國內外航線四通八達。海口已發展成為繁榮昌盛的商業城鎮,據悉,當時海口總商會入會商號已達400多家,但由于海口還沒有一個統一標準的計時設施,給交通、商務和人民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

      基于此,民國十七年(1928年),愛國商人周成梅先生創議集資在海口建一座鐘樓,以便統一全市時間。這得到當時海口總商會的贊同,并以其名義發動海口商界、香港瓊籍商人、海外瓊籍僑胞捐助,建造鐘樓之款亦于當年籌足。

      海口鐘樓建于1929年春,當時選址在海口大街后廟廣場(今中山橫路)北端,建成的鐘樓高5層,清水紅磚墻身,頂端四周共筑8支箭尖角,具有歐洲哥特式建筑風格。當時的大鐘是向德國訂購定制的,面徑為2公尺,由香港瓊籍商人周文治先生捐資購買。鐘的行走是靠一個轆轤卷上十多米的鋼繩,另一端吊上一個大鐵砣,利用垂直重量啟動行走,吊砣從四樓垂直底層,歷時兩天,為此每兩天必須轉動轆轤將吊砣卷上四樓,如此循環,準時不誤。

      如今人們在長堤路看到的海口鐘樓,是1987年重建的。作為一個標志性建筑、見證近百年海口風云的海口鐘樓,到如今充當的則是一處人文景觀,供游人觀賞。

      2009年6月10日,海口騎樓建筑歷史文化街區以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濃郁的南洋騎樓風格在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中,和北京國子監街、平遙南大街等一起,榮獲“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的稱號。

      2010年8月31日,海口市騎樓建筑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綜合整治工程正式拉開序幕,該工程將通過五大方面的改造,將海口騎樓老街轉化為旅游資源。據介紹,改造工程將通過文物及優秀歷史建筑修繕和騎樓街區的歷史文化、人物、事件進行深入的整理挖掘,將街區內的歷史文化轉化為旅游資源,提升海口旅游的核心競爭力。

      根據騎樓整治工程方案,將圍繞鐘樓恢復海口十景之一的“鐘樓夕照”,在海甸溪上建造一個游船碼頭,并對鐘樓周邊環境進行整治。為了更好地利用海甸河的濱水資源,將鐘樓和沿長堤路的濱水岸線也被納入水巷口啟動示范街的范圍中來,使沿長堤路一線的修繕與新建騎樓與長堤路北人民橋兩側的濱水景觀帶、老海關、鐘樓一起打造“小外灘”的概念,再現當年原貌。



      
      

    [來源:人民網海南視窗] [作者:毛雷] [編輯:陳肖梅]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