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創業板試水直接退市
2009年10月,創業板在投資者的一片追捧聲中成功登陸。然而,在開鑼一年之后,個別公司業績變臉之快讓人錯愕。而早在創業板設計之初,直接退市制度就是題中應有之義。結合上市公司的具體情況來看,盡早制定實施退市制度顯得迫切而必要。
深交所曾在去年9月21日指出,創業板在制度創新方面將“先行先試”,包括直接退市制度。A股投機性盛行,僅僅看到機會卻忽視風險等諸多因素表明,通過退市機制警示風險、加強投資者教育十分必要。
據了解,深交所已就創業板退市制度草案上報兩稿。“直接退市、快速退市和杜絕借殼炒作現象,是我們設立創業板退市制度的基本原則。” 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表示。
據宋麗萍介紹,深交所在設計退市制度中的基本思路和草案的要點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建議創業板實行直接退市制度,不再實行長時間的“退市風險警示”制度,公司達到暫停上市條件其股票即停止交易;達到終止上市條件即摘牌。
設計“退市風險警示處理”措施的初衷,是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從實際運行情況來看,不少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處理”的股票出現了惡性炒作現象,極易發生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并形成板塊效應,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中小投資者利益。為避免在創業板出現類似情況,建議在創業板不再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處理”。
二是根據不同情形進一步縮短退市時間,保證問題公司和績差公司盡快退出市場,使創業板真正實現存優汰劣,健康發展。
三是不允許暫停上市公司利用資產重組方式恢復上市。杜絕目前上市公司退市過程中出現的久拖不退、“借殼上市”、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的現象,凈化創業板市場環境。
同時,記者了解到,在中小板退市制度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創業板公司的特點,在現有《創業板上市規則》規定的退市標準的基礎上,深交所又增加了兩個退市標準。
一是連續受到交易所公開譴責的。我們要求創業板公司在最近三十六個月內累計受到交易所公開譴責三次的,我們將終止該公司股票上市。
二是股票成交價格連續低于面值。創業板公司股票出現連續二十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于每股面值的,我們也將終止該公司股票上市。
業內專家指出,對于已經喪失上市條件的公司,應盡快啟動退市程序,使創業板市場形成有進有退的良性循環。因此,雖然今年能否出現首家創業板退市公司尚不可知,但直接退市制度出臺試點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4 A股有望迎來“熊牛”轉換
在剛剛出爐的券商中期策略報告中,多數券商對下半年的判斷都非常樂觀,他們普遍認為,下半年A股行情將呈先抑后揚特征。通脹將在6或7月回落,隨之股市將在3季度開始探底回升。
從這些券商中期策略的邏輯看,經濟軟著陸、通脹下行和政策放松,是下半年市場完成熊牛轉變的先決條件,這三大見底信號可能在8月后相繼出現。
業內人士認為,券商的中期策略報告值得關注。中期策略報告的觀點,往往是經過上半年宏觀經濟和行情的不斷驗證之后得出的結論,因此相對 “靠譜”。而且目前A股運行到年內低點,因此,券商中期策略報告會,往往會成為各大機構調整投資思路、重新布局下半年投資的一次重要會議,值得關注。
盡管大盤在6月份已經跌破了一度堅固的2700點估值底,但券商對A股市場下半年的行情普遍并不悲觀。
多數券商認為當前點位已經接近市場底部區域。聯合證券表示,雖然精確底部難以測算,但股市底部必然是外圍資金不斷回流形成的,因此極端底部值可以從資金回流的角度進行測算。外圍資金回流主要來自于產業資本增持、債市資金、儲蓄資金的流入,根據A股市場在2005年11月(資金供求極端惡化),以及2008年10月(經濟極端惡化)形成的兩個極值標準來看,目前逐步進入底部區域。
與此同時,部分券商將市場反轉的時點指向了8月份。國泰君安表示,2011年三季度,宏觀資產配置象限將轉到通脹降低和低增長區間,這對權益類資產仍然不利,但是這個區間難以持續,因此,最快8月份,在經濟呈現低增長的情況下,股市反而可能在悲觀中誕生希望。
從通脹走勢的角度看,民生證券指出,市場趨勢性行情的出現需要等待通脹回落以及貨幣政策轉向等信號。8月份以后,通脹回落將趨于明朗,政策核心將由控物價轉向穩增長、促轉型,宏觀經濟也將于三季度觸底。屆時,投資者預期向好,制約市場的力量將顯著減輕,8月份以后市場有望迎來趨勢性的反轉行情。
而在具體的指數預測方面,券商給出的區間為2400-3500點,最低看到2400點的國泰君安認為,下半年股市仍將飽受“錢荒”之困。和去年相比,目前信貸政策的執行較為嚴格,固定資產本身受制資金面制約,去年下半年儲蓄資金曾發生過階段性大規模流向股市的現象,而現在的儲蓄資金大規模流向銀行的理財產品。而看高至3500點的國信證券表示,基于估值底(相對于05 和08 年)的接近,對指數的底部不過于悲觀,滬深300 的估值正常在12-19 倍之間,19 倍的市盈率水平對應著上證指數點位在3500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