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市民在寧夏銀川市某超市選購商品。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物價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6.5%,環比則上漲0.5%。CPI同比漲幅創下自2008年7月份以來37個月的新高。同時,7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7.5%,刷新了2008年10月份以來的高點。
雖然本次CPI同比增幅基本符合此前市場預期,但依然維持在高位運行。這引發兩大疑慮:CPI增幅是否強弩之末?貨幣政策如何出手?
經濟學家分析認為,CPI并未出現強弩之末的態勢,本輪物價的高點或將出現后移;而由于近期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加劇,短期內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8月CPI仍將處于高位,本輪通脹恐怕要9月或10月才能到頂。”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稱。此前,市場趨向于認為在年中6、7月份物價可以形成拐點。
魯政委認為,這一輪通脹從同比來看,基本是八大子項都在往上升,7月份食品類和非食品類價格都達到了歷史最高位,而從CPI環比來看,本月環比上漲0.5%,高于歷史平均值0.1%,食品、非食品、整體水平都大超歷史同期正常值,說明控制通脹的壓力仍然很大。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7月份CPI同比漲幅再創本輪新高,三季度通脹壓力仍將處于高位,預計四季度可能會逐步趨穩回落,到年底可能下降到4%左右。因此,“三季度將是年內物價的拐點階段”。
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也認為,目前依然看不出物價上漲結束的跡象,三季度仍有可能創下新高。此次PPI漲幅明顯超出預期,當前國內工資等服務價格、食用油等價格上漲的過程并未結束,可能對CPI出現傳導作用,形成新漲價因素。
對于加息,市場則普遍判斷,受近日美債危機以及美國主權評級受調降的影響,加息將會推遲。美債危機令國際市場悲觀氣氛加劇,盡管世界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但此類擔憂的出現也說明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復蘇之路遠沒有想象中的好,依然充滿坎坷,十分脆弱。
“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將進入一個審慎平衡操作階段。”連平判斷,當下利率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進一步提高的可能性都不大,公開市場操作將成為主要的政策工具使用。
連平認為,國內負利率狀況持續惡化,似乎有進一步升息的必要,但由于同期國際經濟環境出現惡化,世界經濟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如果我國進一步升息將導致中外利差再度擴大,國際短期資本流入的速度將有所加快,加大國內流動性壓力。同時考慮到目前國內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廣大出口企業生存環境惡化,繼續升息將會令中小企業雪上加霜。
趙慶明認為,從CPI以及國內的經濟狀況來判斷,我國當前依然存在加息的必要性,但是從外部環境來說,由于我國經濟已高度融合于全球經濟,當前環境下若貿然加息會加大熱錢流入力度,對我國經濟不利。因此,出于對外部環境的擔憂,未來加息可能會更加謹慎。
魯政委則判斷:“受標普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影響,目前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不安,在國際金融市場平復之前央行不大會加息,但是在市場企穩之后,仍有1-2次加息可能。”
?
?
???相關鏈接
國家統計局:7月份CPI同比上漲6.5%?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