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內科學年鑒》16日發表我國學者的臨床研究結果。這一研究顯示,中藥湯劑可有效緩解甲型H1N1流感引起的發熱癥狀,其效果與達菲相仿或有更加優效趨勢。
記者18日從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獲悉,這一關于奧司他韋(達菲)和傳統中藥湯劑(麻杏石甘湯和銀翹散加減方)治療甲型H1N1流感(簡稱甲流)的臨床研究是由該所及衛生部北京醫院王辰教授領銜、由國內11家醫院組成的課題組共同完成。
這一研究在《內科學年鑒》的發表,標志著國際權威醫學刊物對我國中醫藥學研究的認可。研究以科學的方法向世界展示了中醫藥在人類應對新發呼吸道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是中醫藥研究走向世界進程中具有標識性的重要事件。文章發表后受到國際廣泛關注,包括美國衛生部網站在內的3萬多個國際主流網站對相關報道進行了轉載。
研究采用規范、嚴格的現代循證醫學研究方法,將410例確診為輕癥甲流的成年患者隨機分為4組:對照組、達菲組、中藥組(應用麻杏石甘湯和銀翹散加減方湯劑)、達菲加中藥組。結果發現,對照組的發熱持續時間為26小時,達菲組的發熱時間為20小時,中藥組的發熱時間只有16小時,達菲加中藥湯劑患者的發熱時間為15小時。統計分析顯示,三個用藥組的發熱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中藥湯劑可以顯著降低甲流發熱持續時間。
因為麻杏石甘湯和銀翹散加減方中有炙麻黃,含有麻黃堿成分,而一些國家對含有麻黃堿的藥物是禁用的。針對西方學者對麻黃毒副作用的擔心,課題組解釋,方劑中麻黃的使用劑量很小,完全在中醫藥典的安全劑量范圍內。而且,研究觀察的205例使用該方劑的患者中未見較大劑量麻黃所引起的心率加快、血壓高等副作用,安全性好。
據介紹,2009年秋天,為應對甲流疫情,有關中西醫專家提出應當迅速組織評價、驗證傳統中醫藥對于甲流的預防與治療效果,以在達菲儲量不足或病毒對達菲出現耐藥的情況下提供有效的防治藥物。經中西醫專家聯合討論,決定采用我國傳統上用于“熱病”治療的麻杏石甘湯和銀翹散的加減方作為統一處方,所含12味中藥均采用同一產地、同一批號的飲片。湯劑制作過程采用嚴格的標準操作程序,確保中藥飲片煎制后其成分固定。經嚴密籌備,課題組啟動了此項在以現代科學方法驗證中醫藥有效性、尋找應對突發呼吸道傳染病疫情方面具有極為重要意義的研究。
《內科學年鑒》創刊于1927年,是美國內科醫師學院的官方雜志,為世界權威醫學雜志,被公認為國際內科學領域“第一刊”。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