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8月18日電 瘦肉精、“達芬奇”……針對中國企業日益缺失的誠信,中國工商行政管理系統將在3年時間內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國家經濟戶籍庫”。
18日,全國工商行政管理系統企業信用分類監管經驗交流會在太原召開。
商務部統據數字顯示,中國企業每年因信用缺失導致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高達6000億元人民幣。
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周伯華指出,企業信用是社會信用的重中之重,企業的信用狀況直接關系交易安全和經濟秩序。
因此,中國將在三年時間里構建以企業法人庫為基礎的“國家經濟戶籍庫”,推進政府部門間監管信息的外聯應用,最大限度發揮信用約束機制。屆時,社會公眾將可實現對企業登記管理基本信息的網上查詢。
自2003年起,國家工商總局推進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基本形成市場主體數據庫、被吊銷營業執照企業數據庫、自然人投資一人有限公司數據庫信息,特別是對進入黑名單的企業法定代表人在全國范圍內的任職限制和鎖定。
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劉玉亭在會上表示,將依法、及時、準確披露企業相關監管信息,將企業的信用狀況置于社會監督之下,對已經納入“黑名單”的企業法人及法定代表人要慎重對待。
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實有企業近1200萬戶,個體工商戶實有3600多萬戶,農民專業合作社40多萬戶。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