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上午,遵譚鎮咸諒村村民高興地說,現在豇豆的收購價每斤1.2元,今年僅豇豆就有近萬元的收入。(記者李漢仁 實習生曾麗園攝)
?
海口網8月24日消息(記者 冼心福 青云 王紹兵 特約記者陳安宇)23日上午,已經60歲的龍華區遵譚鎮咸諒村村民王祺煥仍在地里忙活,抓緊采摘菜地里的豇豆,因為收購商很快就會過來。
“豇豆已經快過季了,現在每天還能摘到100斤左右。”雖然如此,但每斤1.2元的收購價仍讓王祺煥很開心。
從五月收獲開始,王祺煥就一直沉浸在這種高興中,多的時候每天四五百斤,少的時候一兩百斤,這塊咸諒坡上的1.2畝地,今年僅豇豆就為她帶來近萬元的收入。然而,就在三年前,咸諒坡的1800畝土地還因為缺水被大量荒廢,勤勞點的村民就種上木薯、甘蔗等耐寒作物,一年畝收入不超過2000元。
改變從龍華區實施治坡工作開始,打機井、建水塔、鋪水管……僅咸諒坡,政府就投錢打了兩口深水井,建了兩個100噸的水塔,4000多米的供水管網拉到了田間地頭。基礎設施的完善讓沉寂的咸諒坡熱鬧起來。收購商王國和現在定點在咸諒坡收菜。“菜少的時候一天來一次,多的時候每天要跑兩三趟。”王國和表示,由于這里的土質好,種出來的菜口感不錯,他們拉出去的菜不愁賣。
?
?
遵譚鎮咸諒村在坡地建造簡易大棚種植瓜菜。(記者李漢仁 實習生曾麗園攝)
區農林局副局長王祿莊告訴記者,過去幾年農民都只種冬季瓜菜,夏秋兩季由于雨水多和臺風的原因,大部分地都空著。“海口近郊的一些傳統菜地由于城市發展,很多都消失了,這個空間很大。”區農林局看到了機會。
為此,區農林局請來了農業專家,指導羊山地區如何打造常年瓜菜基地,冬季瓜菜賣到島外,夏秋季賣到島內,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價值。
在農業專家的指導下,龍華區今年在咸諒坡建造了5個簡易大棚,每個60畝左右。在簡易大棚里種菜,雨水和臺風打不進去。王祿莊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葉菜的成熟周期是20多天,夏秋兩季至少可以種三次,每畝收獲一次至少賣2000元,僅葉菜農民就會增收6000元,加上冬季瓜菜,羊山種菜農民的收入不比城里人差。
在咸諒坡采訪時,正好遇上海南美惠農產品銷售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在這里考察,他說,羊山地區的土質好,公司正考慮與農民建立長期合作,直接將地里的蔬菜配送到市民的餐桌上。
?
?
相關鏈接
感受鄉村美 50名“準大學生”騎游海口羊山慢行綠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