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在東京首相官邸召開的記者會上講話。當日,菅直人在東京首相官邸召開記者會,對自己任期內的工作做總結。此前,菅直人已辭去日本執政黨民主黨代表(黨首)一職,并表示在新代表產生后辭去首相職務。新華社發(關賢一郎攝
菅直人雖陷入日本“短命首相”之宿命,但他或是打破了日本政客中“撂擔走人”惡習的第一人。
8月26日民主黨兩院議員大會上,日本首相菅直人宣布辭去黨首職務,待數日后黨內選出新黨首后,菅直人將正式辭去首相之職。
菅直人的下臺,使日本在2009年艱難實現政黨輪替后不到三年時間之內,遭遇兩次內閣倒臺,也使日本在近五年時間里將迎來第6個首相。
如此頻繁的政府變動,一方面反映了日本政治民主的激烈,但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當事人“干不順利就立馬撂擔走人”的政治惡習。
從政治生態角度上看,決定首相去留的只有兩件事:一是民調,二是黨內支持。日本的派閥政治很嚴重,但再兇狠的派閥爭斗也不敢輕視民調。日本業已成熟的政務官與公務員兩分法體系,保證了政務官無論如何走馬燈似換人,也能使公務員為基礎的政府事務官僚體系得以有效維持。正因如此,日本才能承受如此高頻率的政治動蕩。
菅直人雖陷入日本“短命首相”之宿命,但他或是打破了日本政客中“撂擔走人”惡習的第一人。從他表達辭官之意,到正式宣布辭職,“拖延”了近3個月,超過日本歷史上森喜朗創造過的“拖延”47天紀錄。這期間,菅直人受到誤解和非議。
菅直人或許是戰后日本歷史上首個面臨如此多問題的首相。去年6月上臺的菅直人因小澤派黨內政治資金問題展開的斗爭,不得不重新組閣,銳氣大挫。參議院選舉慘敗,形成“扭曲國會”,施政艱難。東部大地震和特大海嘯,以及隨之出現的核電危機,使菅直人甚至沒時間出訪國外,他也成了第一個沒有正式訪問過中國和美國的日本首相。
?
???相關新聞
?
菅直人拖延三個月方肯下臺? 日新首相難逃“短命”
日媒:菅直人下臺拖了3個月 內閣30日集體辭職
菅直人宣布辭去民主黨黨首職位 稱已盡首相責任
日首相菅直人辭職 前原誠司成熱門人選
日本首相菅直人正式宣布辭職 執政時間僅14個月
菅直人辭職群雄逐鹿 前原誠司成新首相熱門人選
在如此復雜的環境下,菅直人卻做成了幾件事:黨的資金透明化,黨的干事長難以攬權越權,減少核電的依賴,推行與在野黨分權的政策。在備受壓力的最后七十幾天里,他明確以“辭職三條件”為籌碼,在“扭曲國會”的復雜條件下,成功通過了《公債發行特例法案》、《特別國債發行法案》和《再生能源法案》。這些法案的通過,在災后增稅問題還沒有達成廣泛共識之前,為災后重建鋪平了道路。《再生能源法案》則使日本能進一步減少對危險的核電的依賴。日本民調表示,大多數民眾希望繼任者能繼續推行菅直人的政策。
菅直人提出的“三條件”一旦滿足,他就如約宣布辭官,他在這樣時機上“撂擔子”,更多彰顯了政治誠信,是一種負責任的盡職。以其“遲遲不辭職”而斥其“戀棧”,現在看來是多么蒼白無力。
穆迪數日前再次下調了日本主權信用評級,“降級”決定的理由之一就是日本政局不穩,難以形成一貫政策。但穆迪還是對日本的信用評級前景上持有“穩定”展望,這一正一負的表達,正是預感到菅直人推動的公債法的成功通過。正是日本這樣一種內在的韌性,使日本雖經磨難,卻沒有最終演變為國家災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