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百優,斂財利器
地方站站長稱“小記者培訓活動中心”評選十佳記者和優秀記者,并無標準只為牟利
7月23日,郭玉彤的培訓課基本都已結束。在她上課期間,培訓中心向各個地方站發放了一個通知,要求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小記者赴“西安世園會”活動。
郭玉彤沒參加這個活動。由于安陽報名的人少,這個活動在安陽被取消了。
組織各類活動,是全國小記者培訓活動中心牟利的另一個手段。
培訓中心廣東某站的站長介紹說,針對一個活動,培訓中心會給出一個底價,一般人均一千多元。各個站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一些,“地方站會加四五百元,甚至更多。”
近期,全國小記者培訓活動中心相繼主辦了“火炬引導我前進夏令營”和某國交流采訪。前者,有數百名學生參加,收費約2000元/人;后者,有400名學生參加。
接受培訓的小記者中,有些人注意到一個活動:“十佳百優的評選”。
全國小記者培訓活動中心每年會評選出10名十佳記者,100名優秀小記者,入選者將到北京,參加全國小記者代表大會。有些學員表示,他們很想入選,因為那很光榮。
上述的那名廣東某站站長說,其實這也是一個斂財工具。
據他介紹,評選活動開始時,培訓中心會給各個站打電話,讓他們推薦小記者參加。獲獎人數完全是按照每個站上報人數的多少來定,沒有具體的評判標準。也就是說,上報參選小記者人數越多,獲獎名額分配得越多。
入選的小記者進京參加代表大會,培訓中心就能賺取活動費。
培訓中心每人收費1600元,并規定每個站每達到20人,便人均返還400元組織費。
今年1月,“全國小記者培訓活動中心”在京召開了第四屆小記者代表大會,共有來自全國22個地區的300多名小記者代表和領隊。最后的評選結果是,有270名小記者獲得各類“榮譽”。
培訓中心對地方站有兩條嚴格的規定:
在其宣傳指南中寫著,省級記者站應每年吸納1000名新記者,省會站300人、地市級200人,縣級100人。否則,“將視乙方違約,來年將終止合同”。
該指南還要求,各站參加總部活動每年不少于兩次,參與總人數中,省級、省會、市、縣四級記者站,每年參與活動的人數分別不低于150人、80人、50人和30人。
廣東某站的站長說,只有確保了小記者的人數,才能確保足夠多的人參加活動,才能獲得更多的利益。
“非法”的媒體平臺
“小記者培訓活動中心”承包《包鋼日報·校園周刊》,辦《中國小記者》報,其單獨發行已屬違規
郭玉彤已經參加完培訓,她覺得有些收獲,鍛煉了自己,并在中國小記者網站上看到自己的“作品”。如果運氣好,郭玉彤原本還有可能在一家報紙看到自己的“作品”。
最近,培訓中心主任丁廷臣遇到些麻煩,有網友舉報,培訓中心所辦的《中國小記者》報,為“非法辦報”。此事還被新華社報道。
該中心市場拓展部主任劉善葦曾在電話中回應媒體:“我中心的確下轄全國發行的國家級刊物《中國小記者》報。”
記者獲得今年5、6月兩期的《中國小記者》報(專刊),報頭顯示,其指導單位是中愛聯,主辦是全國小記者培訓活動中心,中國紅十字會海內外專項基金管委會、中國小記者網協辦。
報頭上印刷的國家統一刊號為CN15-0029。
記者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官網上查詢,其顯示為內蒙古的《包鋼日報》刊號。
對此,丁廷臣解釋,他們是與《包鋼日報·校園周刊》合作的。
在丁廷臣出示的一份合作協議上,《中國小記者》報(專刊)也并非由該中心與《包鋼日報·校園周刊》社直接簽訂,而是從一名叫趙玉江的人手中接手。
協議上,趙玉江與包鋼日報的承包協議是為期5年,每年交費10萬元。
在《中國小記者》報上,“校園周刊”被以篆刻的形式,藝術化地處理了。而在所有版面上,均找不到“包鋼日報”的字樣。
丁廷臣說,沒有在報紙顯要位置,標明與包鋼日報社的歸屬關系,是其“對報紙出版不熟悉”。
丁廷臣還介紹說,目前《中國小記者》報(專刊)作為該中心的贈送報紙,“走物流路線”發往各地小記者站。
而有研究媒體的專家稱,按照出版管理規定,子報、子刊不允許單獨發行,必須和主報捆綁發行。子報刊物中,必須要有主報的明確標志,主報名一般不能小于子報名。沒有主報名稱的刊物和刊號不符,屬于一號雙刊,涉嫌假冒刊物,是明顯違規行為。
成也掛靠,敗也掛靠
丁廷臣為了使培訓中心更正規,將其掛靠中愛聯;中愛聯被查已8年未年檢
丁廷臣遇到的麻煩還不止這些。
新華社的報道中還提到,全國小記者培訓活動中心建上百個培訓基地、搞活動騙錢。
8月30日,丁廷臣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這個項目本來就是商業行為。”
丁廷臣承認培訓中心不是注冊法人。丁雖是該中心主任,但和各單位合作,他都是以中雛奮飛(北京)教育咨詢中心的名義簽署。
中雛奮飛(北京)教育咨詢中心的法人代表是丁廷臣的兒子,丁慶嶺。丁廷臣說,每次簽署協議時,都是他代替兒子簽署的。
談到為何掛靠中愛聯時,丁廷臣說,“你也知道的,在北京,如果沒有掛靠點什么資源,生意就難做了。”
全國小記者培訓活動中心在2008年底,找到中愛聯。
成立于1995年的中愛聯,為經民政部注冊登記的全國性社會團體,原中顧委常委李德生老將軍曾任會長,其名譽顧問包括北京軍區原司令員、上將李來柱。
丁廷臣介紹,是少工委的“朋友”向他介紹的中愛聯,軍人出身的丁廷臣對中愛聯的背景很感興趣。
丁廷臣說,被中愛聯考察了幾個月,該中心在繳納了20萬元入會費后,遂以理事成員單位的名義掛靠在中愛聯旗下。
2008年10月26日,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發布中愛聯會函【2008】34號“關于在全國少年兒童中開展小記者培訓活動的通知”,授權全國小記者培訓活動中心在全國建立規范的小記者培訓基地,開展專項培訓活動。
全國小記者培訓活動中心廣東某站的站長透露,一年除了收中心20萬元掛靠費,中愛聯還會在該中心組織的活動中有提成。
對此,丁廷臣未明確說明。
今年8月,新華社報道,中愛聯已有8年未在民政部進行年檢。
目前,文化部正在對中愛聯進行整頓。
對于9月能否繼續招生,培訓中心更多的分站站長在觀望。
在竭力安撫全國各站站長之余,全國小記者培訓活動中心主任丁廷臣表示,目前該中心正組織材料,試圖向民政部申請注冊,但仍作為中愛聯的二級社團單位。
在采訪中,丁廷臣始終認為自己是“合法經營”,目前的遭遇,只是被掛靠單位的風波,“刮蹭到了”。
廣東某站站長說:“你說主管單位是中愛聯,我不相信中愛聯8年未年檢中心就一點也不知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