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23日,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反對派武裝成功占領了象征卡扎菲政權的阿齊齊亞兵營。圖為反對派士兵在阿齊齊亞兵營內慶祝成功占領。
《澳門日報》8月30日發表社論說,利比亞戰事尚未落幕,但西方各國競逐利比亞石油資源的爭奪戰已經開打,尤其是提供反政府軍關鍵武力支持的北約盟國,都想確保各自的能源集團能在這場角力中取得最有利位置,以撈取更多“油水”。
文章摘編如下:
利比亞石油儲量估計約460億桶,居非洲首位,世界第9。利戰前原油每日產量約160萬桶、出口130萬桶,雖僅占全球原油供應量約2%,卻屬全球少數的高質量輕原油,油質含硫量低,可大幅節省提煉成本,是全世界最主要的輕質石油輸出國,對于非常重視環保的歐盟各國,利比亞的石油來源向來是首選。2月中旬爆發反政府浪潮后,利原油供應停擺,據國際能源機構統計,近幾個月每日產量僅6萬桶。如今卡扎菲垮臺在即,何時恢復原有產能廣受國際關注。
全球能源研究中心研究主管塔金說,利國產油基礎設施受損情況不明,若受損不嚴重,又建立起穩定政府,估計約6個月便可恢復產能,流亡的利前石油部長賈尼姆則認為要兩年。國際能源機構則估計,在2015年之后,利比亞的石油產量才能恢復到戰前水平。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