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9月5日消息??開學了,來自貴州省芩鞏縣的嚴雙林卻為孩子入學發愁。在一系列報名流程結束后,他被校方告知孩子未錄取,而市區其他小學因學位有限無法接收。在三亞,和嚴雙林的孩子一樣遭遇“入學難”的不在少數。然而,這些家長或許不知道,三亞市郊部分小學學位充裕,生源卻不足。連日來,南島晚報記者調查了解到,學位冷熱不均已成三亞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的真實寫照。
求學之難
外來務工子女入學被“拒”
離開學的日子越來越近了,7歲的小偉(化名)興奮不已,即將踏入校園的他有著許多夢想。然而,夢想卻在一系列報名流程后變得遙不可及——就在開學的前一天,父親嚴雙林被告知孩子小偉未被錄取。
9年前,嚴雙林和妻子來到三亞打拼,一直在建筑行業務工。如今,育有兩子的嚴雙林打算在三亞金雞嶺社區安家,首要的問題便是孩子入學。按劃片入學,他的孩子應該就讀三亞市金雞嶺小學。為此,嚴雙林在當地居委會辦理了暫住證等相關證明,以便于孩子入學時需要。
8月26日,三亞市金雞嶺小學開始報名招生。這天一大早,嚴雙林便帶著兒子小偉來到學校。按報名流程,入學新生先要進行信息登記和戶口查驗,后由學校統一組織對入學新生進行“面試”,并由學校公布錄取名單。
面試結束后,嚴雙林一直未接到任何關于孩子錄取的消息。在此期間,他和妻子多次來到學校打聽未果。直到8月31日,嚴雙林在學校才看到一份“2011秋季一年級新生錄取名單”,可并未找到孩子的名字。“當時學校老師讓我們找名字,沒有就是未錄取。”直到現在,嚴雙林都不清楚自己的孩子為何沒能錄取。
9月1日,南島晚報記者隨嚴雙林來到三亞市金雞嶺小學,該校校長周珍否認學校通過“面試”招生的說法。她告訴記者,學校學位確實有限,既要接納當地戶籍學生也要考慮非本地戶籍的外來務工子女。“我們只能采取選擇性錄取,未被錄取的學生可以到其他小學就讀。”周珍如是說。
隨后,嚴雙林從市區多所小學了解到,這些學校的學位均已滿無法接收。“我的小孩到了義務教育的年齡,為什么讀書卻那么難。”和嚴雙林一樣,安徽籍出租車司機劉志甜對此深有同感。他告訴記者,自己滿6歲的孩子小俠(化名)也是在經歷“面試”等一系列報名流程后被告知未錄取。而當記者隨劉志甜前往三亞市河東中心學校了解情況時,該校辦公室主任孫全振表示,學校一年級新生入學學位已滿無法接收。
在三亞,和嚴雙林、劉志甜孩子一樣遭遇“入學難”的不在少數。然而,這些家長或許不知道,三亞市郊部分小學學位充裕,卻面臨生源不足的尷尬境地。來自三亞教育部門初步統計,全市小學新生入學學位11000個(含公辦、民辦)。其中,市區小學3000個,市郊及鄉鎮小學8000個。在市區小學,學位供給和需求比例為1:1.5,而市郊及鄉鎮小學生源則不足。
?
???相關鏈接
海口九小西海岸校區落成投入使用 擁有1800個學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