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作為網絡媒體首批“走轉改”采訪小分隊,9月13日, 人民網一行7人走進山西長治,深入到國家級貧困縣武鄉和平順實地采訪。腳踩在泥濘的山間小路上,與當地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愿望,深刻體會到“走轉改”活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收獲頗多。
記者心聲:擁有心靈共鳴,才能更好做人民的記者
人民網副總編輯劉紅表示曾經很多次聽到過申紀蘭的故事、西溝村的精神,當真正來到西溝村,面對山上的一個個魚鱗坑和一片片已經成材的樹林,聽申紀蘭講述當年克服困難種樹造林得經歷時,心中充滿了由衷的敬佩和感動。這種感受,是不到西溝所體會不到的。
社區部編輯文松輝說,通過下基層,我們也更深刻地體會到,新聞報道,要和受訪者交心,才能更準確地表達出受訪者的意愿,才能更真實地反映事實真相。新聞報道,也只有走進基層,掌握更多事實,才能確實提高公信力、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英文部記者張茜說,走基層真的不僅僅是一種形式,只有真正腳踩在這片泥濘的山間小路上,心里才能踏實。也只有擁有了心靈的共鳴,才能更好的做人民的記者。實踐是新聞報道的源頭活水,群眾是我們真正的導師。
外文部記者李小雨說,而這次“走轉改”,讓我們全方位地與農民有了一次“親密”接觸,與老鄉同吃同住,切身地體會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他們生活的影響:在田間地頭,我看到了農民增收的歡樂……這些是我們在北京沒有看到過也無法想象的,讓我們從報道國家惠農助農政策的發布者、宣傳者、解讀者,變成了這些政策在基層實踐情況的實實在在的體驗者,感受者。這正是“走轉改”帶給我們的最大收獲:讓我們深入基層,融入到群眾中間,切實的去體驗和感受生活,發現問題。
無線事業部記者張金文說,下基層除了可以讓我這個一直在城里長大的“井底之蛙”開闊視野外,和農民同吃同住還能培養我的意志品質,并且能真正實踐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多和群眾保持聯系的精神,對我有重大的積極意義。
黨網記者趙銳說,幾天的調研采訪,使我們更好地貼近了群眾、貼近了生活、貼近了實際,更真切的感受到了革命老區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整個調研采訪活動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關注基層、關注農村、關注老區的重要性,更深刻地體會到“走轉改”活動的必要性,收獲頗深。
一線見聞:新農村建設任務仍然艱巨
人民網副總編輯劉紅說,在武鄉和平順這樣兩個國家級貧困縣采訪,深深感到村干部渴望帶領村民早日致富的強烈愿望,他們開發紅色旅游資源,建企業,蓋大棚,但是缺少市場推廣經驗的他們難以打開市場的大門,他們盼望能夠得到媒體的幫助,擴大影響,打開銷路。走下基層,聽到農民的心聲、干部的希望,我們覺得思路大開,找到了寫作的源泉,同時感受到了媒體的責任。我們愿意借助自身的影響力,在農民和市場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
社區部編輯文松輝說,農村還比較落后,農民還很貧窮,新農村建設任務還很艱巨;同時也認識到,要建設新農村,不能只是停留在輸血的階段,還要在為農村做好修路、通氣、通水等基礎建設的同時,給農村更多政策、項目,以項目帶動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從而促進農村自己造血的功能,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農村的發展問題。
網絡電視部章然說,在武鄉縣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大環境下,很多人都在自己家里辦起了“農家樂”。我們七個人晚上也都住在老鄉們自己辦的“農家樂”大院中。就其本身而言,村民們辦的“農家樂”都還不錯,飯菜可口又便宜,住宿也比較干凈衛生。但是,據我們的觀察,他們目前最大的問題在于當地旅游的知名度較低,來磚壁村旅游的人很少,而游客們游玩之后愿意留下吃一頓飯,住上一宿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怎樣讓更多的人知道磚壁,了解磚壁,愿意來旅游,便成了當務之急。要把自己的產品當成明星,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特點的營銷手段,比如利用微博,論壇,貼吧等等平臺進行一些口碑營銷,既節省投資又能達到宣傳效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