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縣地處陜西北部,位于陜、晉、內蒙古三省區交界處,煤、油、氣資源得天獨厚,是陜西省第一經濟強縣。2011年中國經濟百強縣評比中,神木排在第36位。“經濟快速增長就要最大面積地惠及全民。”縣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張繼忠說。于是,神木成了中國首個“全民免費醫療”縣。
2萬多元手術治療費自掏千余元
農民李興寬,家住陜西榆林神木縣孫家岔鎮沙沙廟村,愛說愛笑愛喝酒,人稱“老李”。好酒的老李,喝出了“名聲”,十里八鄉都知曉他的爽快勁兒;好酒的老李,也喝出了“憂愁”,撂下酒杯,胃痛如絞,豆大的汗珠往下滾,連個黃米粒都咽不下。
胃痛的毛病纏了老李10多年。早些時候,農村人怕花錢,“大病不看小病拖”,隔三岔五,老李只搞些治療胃潰瘍的藥片對付了事。去年春節,老李喝完酒被急送醫院,檢查結果是——“胃癌”。這下老李著了忙,從呼和浩特到包頭,再走鄂爾多斯地遍尋大醫院,折騰幾個來回,錢沒少花,治病卻沒起色。正發愁,一個老鄉提醒他:去縣醫院瞧瞧,能治病還少花錢!原來,這個老鄉的妻子患子宮癌,在縣醫院做手術花了4000多元,醫保報銷后,自己只掏了幾百元。
“能有這好事?”老李半信半疑,但還是決定到縣醫院試試看。今年5月,老李在縣醫院做了手術,切除五分之三的胃以后,“胃癌癥狀基本上都沒了”。
老李前后住了兩次院。第一次是做手術,住院28天,共花19469.5元,報銷18086元,老李只掏了1000多元。做完手術要化療,20天一次,共5次,老李已做過一次:住院13天,共花4742元,報銷4600元。
“神木全民醫保,咱一個農民,一年交10塊錢,就能看病少花錢!”老李一邊聊一邊樂,“縣上真給我們把好事辦下了!”
推行全縣醫保實現“全覆蓋”
從2005年開始,神木就是榆林市的第一個新農合試點縣。也正是那時,1979年出生的張繼忠被調到縣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當時搞新農合,沒什么經驗”,第一年搞新農合,覆蓋率81%,籌資標準人均30元。第二年,農民有了新農合,干部職工有醫保,只有城鎮居民的醫療還沒有保障。縣上做了個調查,全縣38萬人口,這部分“兩不靠”人群約有6.5萬人。從這一年起,神木開始想辦法,實現“全覆蓋”。
2009年3月,神木正式推行全民醫保。這一年,是張繼忠最忙的一年。
“單位26名職工,幾乎人人駐點在醫院。”每一例患者的戶口、報銷清單,都要一一核對;每月的數據,要歸納、上報加分析;還要和醫生、護士溝通,看看政策執行中有啥問題。“那時壓力特別大。”現在已是神木縣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的張繼忠回憶說,晚上回家睡不著覺,“頭發大把大把地掉”。
現在,神木的全民醫保徹底打破了城鎮居民、農民的身份界限——農民、城鎮居民,干部、職工全部執行同一標準。籌資標準漲到了每人每年400元,但城鄉居民個人還是只繳10元錢,其余為各級財政補助,最后是縣財政兜底。
管理制度到位人均住院費下降
在神木,住院報銷有“起付線”和“封頂線”。在縣內醫院看病,起付線為縣級400元/人次、鄉鎮衛生院200元/人次,起付線以上報銷100%;到縣外定點醫院看病,起付線3000元/人次,補助比例70%。每人每年報銷最高封頂線為30萬元。同時,還有30個單病種定額付費,高血壓等23種慢性病門診全年限額報銷。
“2009年3月,剛實施全民醫保時,縣里作了預算,當年的10個月縣財政需補貼1.2億元。”剛開始的一兩個月,縣醫院住院人數激增,但很快趨于正常,全民醫保轉入正常運行階段,張繼忠的工作也漸漸輕松一些。去年,全縣預算補貼1.8億元,最后只花了1.7億元。“人均住院費呈下降趨勢,這是因為醫療管理、制度漸漸到位,一些不合理的檢查、用藥費用都去掉了。”
“原來生病不看怕花錢,現在只想著怎么把病看好。”在神木,人均住院報銷比例達到了84.2%。縣上還對定點醫院實行了動態管理,每年評估一次。“不光醫院的衛生、醫療條件好了,醫生里還多了不少大學生,技術好,人也客氣了。”
今年以來,全縣赴外就醫比例,從原來的12%下降到了7%。為更快實現“大病不出縣”,縣醫院還和國內知名大醫院合作,啟動“視頻遠程會診”,使患者通過互聯網就能“到大醫院看大夫”。(據《中國青年報》報道)
?
???相關新聞
陜西神木籌措38億慈善公益金保障民生建設
陜西神木原縣委書記稱全國各縣皆可推行免費醫療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