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父母報警告發兒子勒死女友 其因游戲上癮忘救人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1-09-19 09:19

      ■庭審現場 涉嫌罪名成爭議焦點

      此案一審開庭時,控辯雙方對于陳風的行為到底構成何種罪名,展開了激烈辯論。檢方指控認為:陳風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致人死亡,已構成故意殺人罪。這里的故意,公訴人認為至少是間接故意。

      對此,陳風不認可。他承認自己用胳膊勒張麗的頸部,但沒想置她于死地。“我當時就是生氣,沒想過要殺死她。我們都想要結婚了,我怎么可能想殺她呢?”對于為何沒有對張麗救助,除了因為著急玩游戲,他還解釋說:“當時覺得她沒什么大事,應該能緩過來,可能就是哪兒卡著了?!?/font>

      陳風的辯護律師則提出,對陳風應以過失致人死亡罪論處。此罪最高量刑為有期徒刑7年,其與

      間接故意殺人的根本區別為:被告人是否希望被害人死亡的結果發生。

      律師認為,陳風在玩游戲前并不知道張麗已經死亡,所以他可以用平和的心態領導團隊玩游戲并順利過關;當他知道張麗死亡后,表現為驚慌失措,兩種強烈的反差可以證實他不知道更不希望張麗死亡的結果發生,正是疏忽大意的過失致人死亡的法律要件,即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造成他人死亡。而公訴人所提的間接故意殺人,是指對被害人死亡結果采取放任、聽之任之和漠不關心。

      一審法院審理后,采信了檢方建議,認為陳風作為成年人,明知用胳膊猛勒被害人頸部極易導致

      被害人窒息乃至死亡,其在勒被害人頸部后,見被害人氣息不暢,仍不管不顧,不予施救,放任被害人的死亡,應認定其主觀上有剝奪被害人生命的(間接)故意,構成故意殺人罪。

      法院酌情考慮了陳風父母報案并帶領偵查人員將陳風抓獲,陳風父母能代他賠償部分經濟損失等,一審判處陳風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對于施某,法院認為他幫助陳風毀滅證據,情節嚴重,構成幫助毀滅證據罪。鑒于其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對其從輕處罰,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

      宣判后,陳風不服,上訴要求市高院改判其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文中陳風和張麗為化名)

      ■專家說法 反思悲劇發生社會也應擔責

      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武伯欣認為,獨生子女犯罪問題在近幾年越來越突出,已反映出社會管理等方面的問題。

      “現在有一種傾向,人一犯錯誤,歸因都是他本人,這種傾向是不對的”。武教授稱,簡單歸因于被告人并不公正,導致這種案件,個人和家庭有責任,社會也應該擔責。

      很多雙職工的家庭,根本沒有時間和能力教育孩子,對獨生子女更多的是溺愛,任由孩子個人發展,最終導致孩子任性、以自我為中心。

      武教授認為,本案中,陳風在勒完女友后就去玩游戲,無論其女友當時是否死亡,都表現出他的情感起碼是冷漠的。而作為社會的正常個體來說,應該具有利他的意識。而現在很多獨生子女都沒有。

      此外,學歷不高、在社會上得不到認同的獨生子女,容易由自卑導致自我封閉,比如去網絡尋求虛幻的滿足。受到挫折時,他們的耐受力也小。

      武教授指出,人的成長需要社會提供一定的良好環境,需要家庭提供良好氛圍,應該從這一事件中反思社會的責任,“社會應該提供潛移默化的、穩定的管理機制,使社會成員得到身心健康的發展”。(劉薇)

    相關鏈接:
    男子因常被嘲諷懷恨在心 勒死朋友妻子勒索20萬
    狠心“后媽”勒死11歲女童 庭審時控訴男友絕情
    男子圍巾勒死女友后捅20刀 受害家屬血書求判死刑
    怕家人遭報復 男子用電話線勒死情人被拘
    [來源:京華時報 ] [作者:劉薇] [編輯:胡世福]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诰W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