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9月21日消息??繼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上市環保核查,擬公開發行股票后,民營快遞申通也傳來準備上市的消息。誰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快遞業第一股”?資本市場能否成就中國快遞的行業巨頭?
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在日前舉辦的“杭商論壇——產業升級及轉型”期間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申通今年收入有望達到100億元,公司正在做上市項目的準備工作。”他特別強調,申通正在為零售領域目標客戶提供物流升級服務,預計到2013年這一新業務將為公司增創50億元,總收入有望達到150億元。
電子商務的爆發式增長讓快遞行業短短幾年突飛猛進,郵政EMS、順豐、“四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匯通、韻達)等快遞公司成為不少百姓耳熟能詳的“生活必需”。國家郵政局20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1.9億件,同比增長53.7%;業務收入累計完成460.5億元,同比增長28.6%。
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對記者說:“快遞行業具有顯著的規模經濟特征,快遞公司提前準備上市的戰略方向是對的,融資可以為其解決購買飛機、網絡布局、自動化分點系統和信息化等資金壓力。”
業內人士認為,快遞業將來必然通過融合兼并形成幾家獨大局面。快遞公司倘若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在其助推下,一旦成為市場寡頭,未來頗具想象空間。包括IDG、聯想、復星、鼎暉、華平等知名創投機構頻頻向快遞業伸出“橄欖枝”。
徐勇認為,中郵速遞率先摘得國內“快遞第一股”稱號的概率更大。一方面,中郵速遞擁有EMS(郵政特快專遞)和CNPL(中郵物流)等品牌,在安全性、網絡覆蓋業務上表現更勝一籌;另一方面,中郵速遞在全國快遞業務收入中占比最高,約22%,遠超申通快遞10%的占有率,也高于排名第二的順豐快遞4個百分點。
不過,徐勇強調,擬上市快遞公司需先做好業務一體化、標準化和國際化的準備,如果沒有練好內功而急于上市,一來難以實現大規模融資,二來融資后或將面臨更多潛在風險和經營隱患。
清科研究中心報告指出,隨著一線城市競爭加劇及中小城市快遞需求增長,向中小城市擴張成為大型快遞企業的必然選擇,大型快遞企業收購當地小型快遞企業,可完善自身網絡體系。
國家政策的出臺也在加速行業“洗牌”,今年6月,國家郵政局發布《關于快遞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鼓勵上市快遞企業以股權、現金及其他金融創新方式作為兼并重組的支付手段,依托資本市場提升兼并重組效率,促進行業整合和產業升級。”
市場預計,到2015年,國內快遞企業將“瘦身”至5000家,其中綜合性業務快遞企業約為8家,其余快遞企業將轉向以經營專業性、區域性、同城性等業務為主。
?
???相關新聞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