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聯想、宏碁、HTC之后,國內另一廠商TCL通訊日前宣布進軍Pad領域,首次推出兩款基于Android系統的平板電腦,其最低售價僅為1999元,再次引爆了平板電腦的價格戰。有關專家表示,產品的同質化和諸多廠商的進入,對PC和手機廠商而言,看似美麗的平板電腦,很可能是“陷阱”而非“餡餅”。
市場或提前
跌入“紅海”競局
自蘋果掌門人喬布斯宣布辭去CEO一職后,蘋果的競爭對手們似乎也因此看到了擊敗蘋果的機會。在平板電腦市場上,挑戰者們更是躍躍欲試,亞馬遜、索尼、三星、宏碁、聯想等眾多廠商們紛紛推出或即將推出新品,意欲借此良機“圍剿”蘋果,搶占市場份額,重新劃分平板市場。
由此一場平板電腦的價格大戰正在快速蔓延,7英寸平板電腦價格戰已經燒到2000元附近,除了蘋果,其他品牌的平板電腦都卷入進來。
據悉,首先將價格拉下來的是華碩。華碩的10英寸平板一出來定價就在399美元,為PC廠商的平板電腦產品定下了基調。戴爾在北京面向全球首發10英寸平板電腦Streak 10Pro,售價僅為2999元。戴爾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楊超表示,戴爾能以如此低的價格進入平板市場,并非是挑起價格戰,而是要給用戶需要的產品。
記者在西壩河國美店看到,目前國內品牌的平板電腦大都在3000元以下,像宏碁推出的全新7英寸平板電腦A100僅售2499元。“你可以隨意放進衣服口袋或者小巧的皮包里,非常時尚。”一位銷售人員介紹道。
“3000元成為平板電腦競爭的分水嶺。從各家大廠降價動作來看,預估2012年平板電腦恐將提前跌入‘紅海’競局。”一位國內廠商的市場人員告訴記者。
同質化
讓廠商競爭走回老路
“眾多PC廠商和手機廠商都將平板電腦視為下一個金礦,但現實情況卻是,平板電腦廠商還沒來得及享受平板電腦的利潤,就要面對殘酷的價格競爭。”移動互聯網門戶科技訊相關負責人李忠存對記者表示。
據悉,作為平板電腦的鼻祖,蘋果在平板市場仍然保有絕對優勢。最新報告顯示,蘋果iPad今年的銷量將占據平板市場74%的份額,并且其在平板電腦市場的絕對優勢可以延續到2013年,比該機構之前預期的要長。
李忠存認為,蘋果目前仍然一家獨大,競爭對手似乎不可能推出一款在硬件、市場營銷、軟件和內容方面都可以匹敵iPad的平板;另外,蘋果的專利大戰也在延緩競爭對手的腳步。
在中關村海龍移動互聯終端產品專營店記者看到,目前上市的平板電腦都采用安卓系統,外觀、硬件、配置也都基本一樣,產品同質化十分嚴重。
“大量廠商雖然進入了該領域,但這些廠商依然沿用傳統的消費電子產品的經營模式。產品同質化,最終讓這些廠商回歸到硬件、品牌、渠道、價格的競爭本質,這跟早年個人電腦廠家的競爭極為相似。價格戰會讓整個市場競爭環境更加惡劣。”在鼎好經營多年電子產品的一位商戶對記者感嘆道。
山寨廠商
有可能最先出局
蘋果電腦開創了平板電腦時代,iPad的創新吸引了眾多的消費者追捧,平板電腦的熱潮開始席卷全球。面對紅火的平板市場,PC廠商和手機廠商自然不會放過,紛紛扎進來欲分一杯羹。僅以中國市場為例,有業內人士指出,到目前為止,國內已經有1000家廠商進軍平板電腦。而中國市場今年二季度平板電腦的出貨量為144.14萬臺,除蘋果外,三星、華碩、摩托羅拉、聯想四家占據了13%左右的份額,其余1000家廠商只能爭奪剩下的12%的市場,利潤低得可憐。
記者發現,目前平板電腦的兩大陣營已基本形成,以國產品牌為代表的“本土Pad軍團”,主攻低端市場,以及蘋果、三星、亞馬遜為代表的“海外Pad軍團”,則主攻高端市場。
易觀國際分析師孫培麟指出,iPad的價值更體現在蘋果的應用商店上,而PC和手機廠商在做平板市場的時候,依然沿用傳統模式,這使得以價格推動市場的第一輪市場爆發生命周期正被急速壓縮,更多的產品只是為iPad做了炮灰。“下半年是終端銷量的旺季,但是平板廠家的數量會持續增長,他們將繼續一輪非常激烈的價格戰。無硬件特點、無品牌能力、無渠道優勢的新品牌平板電腦會在價格戰中逐步出局,山寨廠商的比例會逐步縮小。”
蘋果iPad2市場份額升至68.3%
市場研究公司IDC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蘋果iPad2在全球平板電腦市場上的份額攀升至68.3%,Android平板電腦的市場份額出現了下滑。
IDC表示,今年二季度全球平板電腦總出貨量為1360萬臺,較上季度增長了88.9%,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03.8%。7月,iPad銷量為925萬臺,蘋果在全球平板電腦市場上的份額也因此從上季度的65.7%擴大至68.3%。
與此同時,Android平板電腦的市場份額從上季度的34%下滑至26.8%。IDC預計,今年三季度Android平板電腦的市場份額將會進一步下滑至23%,不過在四季度其市場份額將會上升至25.9%。
?
???相關新聞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