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9月23日消息(記者?陳小萍)9月22日,海口市舉行“城市無車日”綠色環保活動,倡導人們使用公共交通、自行車、步行等綠色交通方式,喚醒市民環保出行意識。但當日在各中小學門口,接送上學的私家車排成龍,與往日相比并沒有減少。
?
現象:學校門口私車擁堵,行人直嘆氣
早上8時許,記者在位于金星路的海口市布朗幼兒園門口看到,私家車一度造成擁堵,將近20多輛小車排隊,許多小朋友紛紛從車上下來走向校門口。記者上前詢問一位開車送小孩來上學的家長是否知道“無車日”,該家長表示:“知道今天是‘無車日’,也知道政府倡導今天別用私家車送小孩,但我趕時間上班,不開車送小孩,誰幫我送啊?”說完,該家長急匆匆駕車離開。校門口一位保安告訴記者,當天來學校接送的私家車和往常一樣,沒有減少的跡象。
上午11時25分,雖然離海南實驗中學(即海南中學初中部)放學還有半個小時,但在并不寬敞的海中后街已經聚集了十幾輛私家車。甚至有些接送孩子的家長,為了方便,隨意停放車輛,讓過往的行人直嘆氣。一位私家車主表示,沒有哪個部門告訴他不能開車,自己開車已經開習慣了,如果政府部門強制要求改乘公交車出門,他也肯定會遵守的。
?
市民:并非不愿意低碳生活,開車只為圖方便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不少市民對“城市無車日”了解甚少,很多市民不是不愿意低碳生活,而是習慣了開車出行的方便。“在上下班高峰期,等半天才有一輛公交車,上車還得被擠成沙丁魚,這叫有車一族怎么可能去轉乘公交車?另外,就算是‘無車日’當天不開車,步行上班,但是這樣會有多少人堅持下去呢?”買車剛剛滿一年的吳先生說。
中午12點左右,記者在汽車南站遇到了正在等公交車的市民高先生,對于“無車日”,高先生很是熱情。他說,早上準備開車上班時,被女兒告知是“無車日”不能開車,所以他選擇了步行上班。“總是開車,身體也會因為缺少運動而虛弱,利用‘無車日’綠色出行,還能鍛煉身體,挺好”,高先生笑著說道。
市民陳小姐說,對于海口市舉辦“城市無車日”綠色環保活動,舉雙手贊成。“每天都有那么多車,人們總要吸進大量的汽車尾氣,對身體非常的不好”,她說,“無車日”活動的愿望是好的,但施行起來難度很大,主要是市民的意識不強,特別是開車接送孩子上學的家長,給孩子樹立了很不好的榜樣。
?
建議:機關單位應該帶頭綠色出行
社會學博士詹長智教授認為,目前海口市還有不少市民不了解“無車日”的意義,所以“無車日”在海口的影響還不大。其實“無車日”的目的不在于一天不開車,而是要通過這種活動對現在的出行方式、用車習慣有所思考、有所改變,只有騎自行車或步行上班成一種常態,健康出行的理念才能深入人心。
詹長智教授建議,地方領導人、政府公務員和公眾人士要先為廣大市民做出榜樣,比如機關單位可以首先帶頭綠色出行,志愿服務人員參與勸導,要讓大家都意識到,節能減排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應該是我們身邊實實在在可以做到的事。另外,他還建議,海口市應加大力氣發展公共交通和綠色交通,改善公共交通運營狀況和綠色交通的基本條件,讓“無車日”文明理念延伸到人們出行的每一天。
海口市社科聯名譽主席、省優專家魯兵教授則認為,倡導“無車日”并不是簡單地拒絕汽車,不是比誰家馬路上的車少,而是一種大眾的節能減排活動。應通過這一活動,加大宣傳力度,引發市民對綠色出行、保護環境的更多思考,這才是舉行“無車日”活動的意義所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