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怪:為面子荒唐“整容”
關于國家級貧困縣熱衷“形象工程”的報道層出不窮。日前,有媒體報道,湖南新化縣村干部投訴稱,該縣在興建旅游區時,因資金不足,便層層攤派,村里無錢捐款,最后居然打起了村級“水利款”的主意;去年,河北邯鄲廣平縣被曝投資20多億元建設市政工程,并用10天完成33萬多平方米的拆遷任務,使1000多戶群眾的房屋在沒簽訂補償協議的情況下被拆,土地被征用。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李小云認為,貧困地區領導重視形象工程與干部考核評價機制有關。與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相比,形象工程更顯而易見,是看得見的成就。國家對貧困縣的扶持政策,在過去的20多年里,對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產業的發展和貧困人口的脫貧,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這種制度安排會引發一系列的地方對中央財政支持的博弈,可能會形成“精英捕獲”,即不同層次的干部,包括村干部、鄉干部,利用自己有利的“權勢”地位,來獲取發展機會,捕獲國家資源。
國家級貧困縣甘肅宕昌縣原縣委書記王先民就是這樣的“精英”。據報道,王先民在1212天內共斂財1000余萬元,平均每天受賄在萬元左右,可謂日進斗金。“2008年后,項目短時間內劇增,當時找人托關系或直接找我要求幫助承攬工程的人很快多了起來。這既是誘惑,又是極大的陷阱,當時沒有意識到陷阱的極端危險性,最后走上了以權謀私的犯罪道路。”王先民曾如此懺悔。今年4月,王先民被法院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力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三怪:副職扎堆“不差官”
2011年4月,四川巴中市下轄的3個國家級貧困縣通江縣、南江縣和平昌縣被曝“超配縣長”,3個縣縣長配備情況分別是:1正9副、1正10副、1正9副;8月,又有網友發現,國家級貧困縣貴州赫章縣的政府網站上列有12位副縣長名單,這還不包括一位名叫李俊的“副縣級領導干部”。
據了解,縣級政府領導職數配備一般為5—7名,“超配”的成因復雜。從各地官方對此事的回應來看,領導“超配”主要有掛職、交流、轉業安置等多種原因。赫章縣政府就此回應稱,該縣12位副縣長中有6人是掛職。但這種解釋仍不免使人心生疑惑:干部為何扎堆掛職貧困縣副縣長?掛職副縣長的作用有多大?赫章縣政府網站上公布了6位掛職副縣長的工作分工,有一位“分管核桃產業和中藥材產業”,有一位僅分管3個鄉鎮的“扶貧工作”,甚至還有一位分管該縣一個風景區管理處的工作,相當于部門領導。有網友發表評論質疑:分工如此之“細”是不是因為掛職干部太多所致?所謂“九龍治水天下大旱”,如此眾多的掛職副縣長是來為基層經濟發展做貢獻的,還是來鍍金占位子的?本地的干部都“消化”不了,還要這么多掛職干部干什么?有評論認為,掛職不算實職,也不占用當地政府編制,所以看上去縣政府領導配置沒有超編。但不管是掛職還是實職,不管是空降干部還是本地干部,副縣長就是副縣長,開會要上主席臺,要有辦公室,要有公車坐,甚至還要從地方財政領一份不菲的補助。
《人民日報》曾發表讀者的一首小詩調侃貧困縣領導“超配”:
廟小菩薩多,職微官氣足。
人人都是長,個個皆干部。
皮球踢得歡,審批跑得苦。
待遇節節高,財政年年負。
超配不超能,公仆少公務。
烏紗滿天飛,誰聽蕭蕭竹?
國家級貧困縣之“怪”應如何解決?兩位受訪專家均認為,國家級貧困縣這一制度設計存在不少的漏洞,如今若通過提高進入門檻來彌補缺陷已沒有多大意義,理應調整或取消國家級貧困縣制度。專家們建議,國家應面向村級,甚至向個人瞄準,建立起普惠性、廣參與的扶貧機制,減少資源分配的中間層次。
這些貧困縣是真的“缺錢”,還是為了“撈錢”?窮的是縣領導,還是老百姓?扶貧政策該怎樣改才能真正讓實惠落到百姓身上?人民網將繼續追問。(李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