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女孩沒有找到 可能是川美大學生
根據盧潮森提供的地址,昨天下午重慶晚報記者來到事發現場,希望能夠找到五名女大學生和兩名警察。因為事發地點附近就是四川美術學院,盧潮森猜測五個女孩很可能是川美的大學生。
在黃桷花園,重慶晚報記者詢問了附近幾家商店的店主,對方均表示不清楚此事。到公交車站打聽,也沒有結果。聯想到事發當天,接警后民警迅速趕到,重慶晚報記者推測應是附近交巡警平臺的民警。于是,重慶晚報記者來到距事發地點最近的黃桷坪交巡警平臺詢問,果然是這個平臺出的警。經多方聯系,重慶晚報記者找到當時出警的民警———九龍坡區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隊第九勤務大隊的戴浩廉。
戴浩廉告訴重慶晚報記者,當天下午5點左右,接到報警稱有一位老人摔倒在路邊,他立即與另外一名協警趕到事發地點。“當時老人身邊圍著一些人,也不清楚是誰報的警。看到他滿臉是血,身上全是泥,我們也顧不上問,只忙著把老人扶上車。”
戴浩廉說,簡單地給老人處理傷口后,就把他送到附近的鐵路醫院。根據老人提供的家庭住址,他們又去通知了他的家人,但沒有找到。于是,他們又返回平臺,通過老人的姓名和身份證查到準確的家庭地址,然后把在鐵路醫院處理好面部傷口的老人送回了家。
行動是實現道德的根本
女孩常常出人意料地解決難題,這不,近年來世人廣泛討論的“老人跌倒,要不要扶”,“該怎么扶”,此等引起知識分子、官員和媒體爭論來爭論去的問題,被五位女孩簡簡單單破解了:不但要扶,還要扶到底。
這五位姑娘可能沒有研究過衛生部今年才頒布的“如何救護老人”,可能還不清楚彭宇案和許云鶴案,也沒有請人在一旁攝影取證。她們簡直“膽大妄為”,直接伸手就把盧潮森老人救了。她們哪來的勇氣?難道不怕很多人傳言的“好心救人可能被反咬一口”嗎?難道不怕老人突然出意外?
她們只有行動。
對于道德,我們特別需要行動。
“老人跌倒,要不要扶”,這還是一個問題嗎?!孟子早就清楚說明,“幼童掉到井里,要不要拉一把?”———這根本不是一個問題。因為人是善的,有著惻隱之心,人與人之間以及社會離不開基本的道德。《尚書·盤庚》中就大呼“汝無侮老成人,無弱孤有幼。”
幾千年來,中國文化都沒有把“老人跌倒,要不要扶”作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只有今天,當我們可以邀游太空,可以強于不少西方國家,可以享受豐裕生活的時候,它突然成為了說不清的問題。
值得我們思考的并不是這個問題的答案,而是它怎么成為了問題。從彭宇案到許云鶴案,一樁樁案例讓人不寒而栗。如果扶起摔倒老人要面臨如此巨大的風險,那么舉手之勞的善舉則成了義無反顧的冒險。誰來保護我們的善?誰來鼓勵我們與道德同行?
在這些問題的背后卻隱藏著一個真正的問題:我們社會的道德怎么了?今天,我們的經濟在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文明得到極大提升,但傳統的道德文明卻在商品經濟社會的沖擊下,顯得搖搖欲墜。我們擁有的數千年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不知從何時起,竟淪落到這樣一個令人唏噓的地步。
道德發乎于善,維系社會。社會的整體發展不能沒有道德的基石,文明不能缺失道德這一塊。社會需要不斷建立應有的道德。
道德還是命令,是行動,毫不遲疑的行動。只有行動是實現道德的根本。這便是這五位女孩訴說的真理。如何夯實我們的傳統道德文明,如何把商品經濟社會對傳統道德文明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我們需要的是行動,需要的是像這五位女孩那樣敢于去做,而不是顧左右而言他。
盧潮森老人是幸運的,但我們更希望所有的老人都像他那樣幸運,希望有越來越多的行動者。為了道德,讓我們行動起來。
新聞鏈接
■2006年11月20日南京小伙彭宇自稱當天在公交站扶起一位跌倒的老太,反被老太指認他撞人,結果彭宇被判向老人支付4萬余元。
■2011年8月4日河南鄭州,28歲青年賈建英自稱當天好心攙扶一名摔倒的老太,被訛詐10萬元,希望目擊證人站出來還他清白。
■2011年8月22日 天津車主許云鶴因攙扶違章爬馬路護欄摔倒的王老太,被一審判賠10萬多元。
■2011年9月6日 衛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況進行處理。(吳娟 史宗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