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爺爺獲得的兩個專科文憑
海口網10月11日消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唐代四川人尹樞一直考到70多歲,終成有史可查的最老狀元;清代嘉慶年間,杭州人王嚴以80高齡中試,但未及殿試就去世,否則有望打破“最老狀元”紀錄。而現在,大渡口區的陶志明已85歲高齡,仍考試不息,成為我市最老自考生。昨日,喜獲專科雙文憑的他誓言:“要再戰考場,93歲獲本科文憑。”
最老考生
85歲獲雙文憑不求功名但求精神追求
85歲獲雙文憑
昨日,在大渡口區春暉路68號佳禾鈺茂·豪俊閣小區,重慶晚報記者見到了陶志明老人。
他頭發全白,卻紅光滿面、精神矍鑠,說起話來也是中氣十足。“這是我上月22日剛領到的畢業證,實現了我雙文憑夢想。”重慶晚報記者剛落座,陶老就展示他的成果———一張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自考專科畢業證,加上他2002年自考通過的重慶師范學校行政管理專業專科畢業證,如今他已是真資格的雙文憑。
談起自考經歷,陶老自謔:“三老一差”,即年齡大、考齡長、考次多、效果差。1984年,我市首次舉辦自學考試,陶志明就報了名,那年他58歲。“我原以為只要努力兩三年就可以取得文憑,沒想前三年考下來全掛白板。”但這愈發激起他斗志,堅持每年報考。直到2002年,他終于考下了第一個專科文憑,即重慶師范學校行政管理專業專科畢業證。這時,他已整整耗時18年,參考61場,其中最多一科考了7次。隨后,他又雄心勃勃攻克第二文憑,這次他用時8年半,考了20場,于最近拿到畢業證。
“年紀大了,機器老了,記憶力衰退了。”陶老這樣認為,但他堅持不懈的精神以及我市最老自考生的頭銜,很快成了媒體追逐焦點,甚至他還曾作客中央電視臺《小崔說事》欄目,并獲得我市百佳自考畢業生稱號。
“在教室,與跟我孫子差不多年齡的學生一起考試,自然是萬眾矚目的焦點,再加上媒體報道,連我去菜市場買菜,賣肉的師傅都認識我……”陶老說這話時,表情猶如金庸筆下的周伯通一樣可愛。
不求功名
但求精神追求
“很多人曾問我,耄耋之年還奮戰考場,究竟為哪般?”陶志明笑盈盈地說了起來。
他1926年生于四川省安岳縣農村,從小喜愛讀書,但因多種原因,曾多次休學。1948年,他中專畢業,先后任過電工、教師、企業教育干部等職,1981年他升任大渡口區文教局局長,三年后調任大渡口區政協專職常委,于1987年退休。退休后,他又擔任大渡口區老年大學常務副校長。
“我這一生幾乎都在從事教育事業,讀大學則是我一生最大的愿望。由此自考開始后,我就第一個報了名。其實那時我已經臨近退休。”他說,之所以還參加自考,一方面是為了圓自己大學夢,另一方面則是他不會唱歌跳舞,也不喜歡打牌喝茶,但喜歡讀書。“既然讀書,就想檢驗一下成果,考試是最好的檢驗手段。”
“起初,多次考試不過,心里很有挫敗感,但漸漸就習慣了,因為我考試不為功名,只是一種精神寄托。加之我患有高血壓,不能有較大情緒波動。這幾年,對考試的成績好壞,我都順其自然、泰然處之。”陶老說。
再戰考場
93歲考下本科
雖已手握兩張文憑,但陶爺爺告訴重慶晚報記者,他并不打算停下來。
“我已著手考西南大學漢語言專業自考本科文憑。”他信誓旦旦地說,目前,他已經考過了一科。現在他每天早晨六七點鐘起床,上午幫老伴做完清潔后,學習兩個小時;中午午覺后,因患頸椎病,下午需要電療,電療期間,他就聽磁帶進行學習,磁帶是他用錄音機錄的自己朗讀的課文;晚上,看完新聞,如沒遇到感興趣的電視劇,他會再學習一兩個小時,晚10點準時上床睡覺。
陶志明的老伴、85歲的黃志芳告訴重慶晚報記者,陶老在家除上午做房間清潔,再不做任何事,衣服和飯基本上都要遞到手上。“別人都說老要有所樂,讀書就是他的樂,我支持他。”黃婆婆說。
采訪將結束時,陶老遞給重慶晚報記者一首他寫的小詩:考生今年八十五,二十八年戰考場。攻下大專兩專業,考考本科又何妨。他信心滿滿地說:“按照我現在的學習進度和身體條件,我計劃考到93歲,考下本科文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