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0月13日消息??雖然匯改六年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累計升值超過30%,但在美國濟增長放緩、失業率高企和國內政治壓力增大之際,人民幣匯率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
10月11日,美國會參議院不顧中方堅決反對,程序性通過了《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立項預案。對此,外交部、商務部和央行12日均表示,此舉采取保護主義措施,嚴重違背世貿組織規則,嚴重干擾中美經貿關系,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外交部:
美方此舉嚴重干擾中美經貿關系
外交部指出,該案以所謂“貨幣失衡”為借口,將匯率問題進一步升級,嚴重干擾中美經貿關系。中方敦促美國會有關議員從中美經貿合作大局和美自身利益出發,正確、理性認識中美經貿合作互利共贏的本質,停止以國內立法手段制造問題向中國施壓。中方呼吁美方摒棄保護主義,不把經貿問題政治化,以實際行動為兩國經貿關系發展創造有利環境。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也指出,在全球經濟復蘇面臨嚴峻考驗的關鍵時刻,美參院推動以立法方式逼迫貿易伙伴貨幣升值,無異于發出了貿易保護主義升級的錯誤信號,“此舉嚴重違反了國際規則,不僅威脅中美經貿關系的穩定發展,也與世界各國共同應對挑戰、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努力背道而馳,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中方一貫主張中美雙方加強溝通,共同采取積極正面的措施發展中美經貿合作。美國會的相關議案一旦成法,勢必導致中美經貿關系嚴重受損,這是中方所不愿看到的。希望美方深思明辨,客觀理性地對待匯率問題,做出正確抉擇。” 沈丹陽強調。
央行:
人民幣匯率正逐漸趨于合理均衡
針對美國國會參議院提出的該項法案,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中國加快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并已取得明顯成效,人民幣匯率正逐漸趨于合理均衡水平,也為國際經濟金融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美參議院一再無視事實,糾纏人民幣匯率問題,為自身痼疾尋找外部借口,把經濟問題政治化,這不但解決不了美國國內經濟問題,嚴重危害中美經貿關系,還將損害全球經濟的恢復和平穩增長。
央行金融研究所發布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進程回顧與展望》報告指出,美國本輪對外失衡問題是以往失衡的延續,美國實際面臨的不是從中國進口,就是從其他國家進口的問題。如果不做宏觀政策和結構調整,而僅由匯率調節國際收支是行不通的。
而恰恰美國出口限制才是造成中美貿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報告指出,美國作為全球技術領先國家,在高科技產品方面較中國具有明顯的競爭力,本可以充分發揮這種比較優勢。但美國始終奉行冷戰思維,以所謂的安全為由,對中國高科技出口貿易采取各種限制措施。
央行指出,人民幣匯率改革之所以堅持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就是要因勢利導、趨利避害,力求使可能發生的內外部負面影響最小化,為一攬子的結構調整和配套改革爭取時間。此外,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經濟結構的演變具有內在規律性,需要多方面努力,必然是個漸變的過程。
民間組織:
美參議院未抓住重點
事實上,除了政府堅決反對的聲音外,不少民間組織也發出了反對的聲音。中國美國商會10月12日表示,該法案的條款無益于保護美國就業,甚至適得其反。中國美國商會2011年9月21日致參議院兩黨領袖的信函已經列舉了該商會和許多其他貿易協會反對該法案的詳細原因。商會敦促眾議院不要就該議案采取進一步舉措。
中國美國商會主席狄安華表示,“我們呼吁國會議員,應該加緊改善那些對商會會員最為要緊的問題。” 這些問題包括敦促中國在依然限制外商投資的行業內擴大美國企業的市場準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消除以犧牲外企利益為代價而讓中國企業受益、有損于真正競爭的那些優惠政策。
據了解,中美已互為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是美國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眾所周知,人民幣匯率不是造成中美貿易不平衡的原因。2010年6月中國決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升值7%。(秦菲菲 苗燕 李丹丹)
?
???相關新聞
中國外交部稱美涉人民幣匯率法案損人不利己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破6.35 5年累計升值超30%
美參院通過涉人民幣匯率法案 中方斥損人不利己
人民幣對美元首破6.35 五年來累計升值超30%
美參議院推遲人民幣匯率法案投票
奧巴馬擔心參議院涉人民幣匯率法案不合國際條約
美國媒體稱立法施壓人民幣升值是錯誤之舉
美國白宮對國會有關人民幣匯率法案表示擔憂
?
市場影響: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應聲”下跌逾百基點
在10月11日首次突破6.35大關之后,面對美國參議院投票通過的《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昨日停止了升值的步伐,扭頭大跌115個基點,創下了近11個月以來的最大單日下跌點數。而即期匯價則繼續劇烈波動,連續第三日波動超過300個基點。
10月11日大漲103個基點,而10月12日又回吐了漲幅,出現少見的大跌。這在一些市場人士看來,這是對美國參議院通過《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的“有力回應”。招商銀行外匯分析師劉東亮表示,盡管百余基點的下跌并不算太大,但人民幣中間價扭頭向下至少顯示了的一種態度。
回顧匯改6年多來,人民幣升值步伐一直未曾停歇。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7月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升值30.2%,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分別升值13.5%和23.1%。
央行金融研究所也在昨日發布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進程回顧與展望》指出,像上次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一樣,人民幣繼續扮演了國際貨幣體系中的穩定錨角色。中國將漸進、穩妥地實現匯率均衡。
目前,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的浮動幅度為當日中間價的千分之五。業內人士分析,盡管近期大幅波動看似與節后較大的結匯量有關,但若繼續大幅波動,則未來人民幣放寬波幅則可期。劉東亮告訴記者,與以往不同,近期即期市場匯價出現大幅波動持續時間較長,并且未受到央行的“干預”,若再繼續如此大規模波動的話,預計央行或將放寬人民幣匯率的波幅。(王媛)
???海外聲音:美匯率議案眾議院闖關難度大
美國會參議院10月11日不顧外界的質疑和反對,通過了《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國際輿論普遍認為,此舉主要針對中國,旨在逼迫人民幣加速升值。
根據美國的立法程序,上述議案還需要在眾議院全院獲得通過,并由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后才能成為法律。在參議院投票獲得通過后,該議案已送往眾議院。共和黨在眾議院中占多數席位,眾議院共和黨領袖們已經暗示,無意安排一場投票。
眾議院議長約翰·貝納上周表示,國會干預其他國家的匯率是“危險的”,盡管議案支持者稱眾議院有225名議員附議,其中包括61名共和黨議員。如果眾議院進行投票,能獲得足夠的支持票。不過,貝納有權阻止議案在眾議院通過。
美國企業圓桌會議和美國商會等商業組織10月12日表示,該匯率議案可能引發損害美國利益的貿易糾紛。
有評論認為,“匯率牌”是美國競選的主打牌之一。參議院的這項法案主要推動者包括民主黨參議員謝羅德·布朗和共和黨參議員奧林匹婭·斯諾。他們都在明年的大選中面臨較大的連任壓力。
“很顯然,讓美元貶值是美國政策的一部分,因此他們很難首先發難,”LGT集團駐新加坡南亞投資策略主管塞蒙·格羅斯-霍奇稱,但人民幣升值并不能重新帶回那些被美國公司心甘情愿地輸出到海外的就業機會。
專欄作家威廉姆·佩塞克10月12日撰文稱,美國公司是否能夠在國內創造就業機會,并與此同時獲得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令人遺憾的是,美國國會死盯住匯率問題不放,而把真正有望推動就業增長的貿易談判放到了一邊。他還認為,美國經濟萎靡不振,卻把責任歸到中國頭上,這樣做太過虛偽。(王宙潔)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