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消息10月16日?? 日前,勞務輸出大省安徽省開展創建省級農民工創業園活動,把農民工創業園建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安徽省每年輸出近千萬打工人員。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影響,大批農民工返鄉,安徽省正式啟動農民工創業園工程,使之成為廣大農民工創業的實訓基地、孵化基地和示范基地。在優惠政策吸引下,一大批積累了一定資金、技術、管理經驗的農民工返鄉創業。
3年已過,300個農民工創業園已覆蓋安徽所有縣區。農民工創業園成效如何?面臨哪些成長的煩惱?
政府搭臺,降低門檻,突破農民工創業瓶頸,引來大批鳳還巢
2009年年初,肥西小廟鎮農民賈蕾告別外出打工生涯,自己在家門口創業。
之前的8年,賈蕾一直在上海浦東一家包裝企業打工,從車間工人干到車間主管,可心里卻一直不踏實,“萬一企業出了什么問題我們也就失業了。”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對企業的影響,印證了她的擔憂,而真正讓賈蕾下定決心自己創業的,是安徽省推出的優惠政策。
2008年,安徽省出臺創新舉措,推動各地建設農民工創業園。考慮到農民工創業資金不雄厚、企業規模小、成本低等特點,安徽省在創業園建設上采取政府“筑巢引鳳”的方式:創業園的土地、廠房等前期基礎設施均由政府投入建好,農民工只要帶著設備就可直接入駐生產。這種做法突破了一直困擾農民工創業的固定資產投資瓶頸,幫助返鄉創業農民工減少創業成本、降低創業風險、提高創業成功率。
2009年3月,賈蕾將打工積蓄10萬元全部投入成立“明星紙箱廠”。
9月25日下午,記者來到合肥市廬陽區農民工創業園,見到賈蕾時,她正和十幾位工人分揀紙箱。賈蕾一邊忙活著,一邊給記者介紹創業園的好處:“第一年房租全免,水電費減半,第二年、第三年房租減半,物業管理費三年全免。現在的租金每平方米是5元錢,在外面都得12元以上。我這個廠,放到外面去沒有30萬辦不了。”
優惠政策還不止這些。2009年10月,工廠資金鏈緊張,政府出面為賈蕾申請了20萬的無息貸款,讓其渡過難關。如今,過去的二手設備已經換成了全新設備,年產值已經達到300萬元。賈蕾所在的廬陽區農民工創業園,3年來已吸納創業農民工14戶,孵化成功6戶。
截至目前,安徽全省農民工創業園已為入園企業減免稅費逾3000萬元,發放組織就業和社會保險補貼859.5萬元,發放小額擔保貸款6126萬元。
創業帶動就業,促進農民增收,助推地方經濟,創業園帶來多贏效應
“農民工創業園具有培育微小企業、擴大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發展地方經濟等四大功能。做得好,就是一舉多贏。”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就業處處長呂泉認為。
“不好意思,廠房還是太小了點。”走進合肥市包河區淝河鎮農民工創業園,合肥安瑤電器的總經理梁月寶笑道:“不過好在擠進來了。” 梁月寶坦言,若不是之前的一家企業孵化成功,搬出去了,自己估計還得多排一年的隊。
“看著這些企業進進出出,不斷發展,我們真正感受到農民工創業園對于實現這些草根創業者的夢想、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多贏所起的作用。”包河區人社局副局長張遠伍說。
的確,農民工創業園的發展,帶來的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在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大墅鎮的農民工創業園,3個入園企業一次性便在全鎮范圍內吸納了280名農民工就業。截至5月底,安徽全省建成的農民工創業園共有934戶企業入園創業,吸納就業6.6萬人,其中70%以上是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的農民。
石沛鎮孤山村農民梁本洋笑著告訴記者:“在農民工創業園打工,還能照顧田地,收入比以前高了不少。”據統計,安徽省農民工創業園職工人均年收入達1.3萬元,每年給當地農民直接增收3.8億多元。目前,全省農民工創業園已累計創造產值100余億元,正成為地方經濟特別是鄉鎮經濟發展新動力。
扶上馬,送一程,農民工創業,還需改善軟環境
“政府已經幫助我們走出了創業第一步,接下來的發展,我們這些泥腿子迫切希望政府能扶上馬,再送一程。”記者在各地采訪時,很多創業農民工都表達了類似的希望。
阜陽市阜南縣“雪雨潔具”的馬士永,是當地農民工創業園里多個潔具廠老板的“帶頭大哥”。
入駐創業園后,準備大干一場的馬士永和其他創業農民工買進了大量生產潔具的原料銅,占用了不少資金,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影響超出了他們很多人的預計,銅價一路從一噸5萬元下降到了2萬元,外貿不景氣,訂單大縮水,資金實力不強、主要做出口的小企業相繼關門倒閉。馬士永同樣元氣大傷。
“如果當初政府能夠及時指點,幫助我們進行科學應對,及時轉型,一些企業可能不會倒閉。”馬士永感嘆。
采訪中,賈蕾表示自己最擔心的是即將到來的第三年,根據入園之前簽訂的合同,3年后必須離開創業園。
“員工剛穩定不久,搬出去離家遠了,很多人不愿意,又得重新招工。”另一方面,剛剛站穩腳跟的企業馬上搬出去,失去了優惠政策,意味著更高的成本,企業能不能扛過去?賈蕾坦言自己對于將來的發展有些迷惘。
“農民工返鄉創業項目,是典型的草根創業,容易受到市場沖擊。入園后,政府應加強對企業經營發展的指導,結束孵化期后,政府也不能置之不理,而是應該繼續送一程,這是對企業負責,也是對地方經濟發展負責。”呂泉介紹,第一批入駐創業園的企業孵化期即將結束,對于成功搬離創業園的企業,安徽省要求各地政府繼續關注,跟蹤服務,幫助其解決生產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記者采訪發現,農民工創業園的發展也出現了一些需要防微杜漸的不良苗頭。一位地方領導告訴記者,這幾年考察了不少農民工創業園,最大的感受便是良莠不齊,一些地方的農民工創業園連基本的硬件都不配套,純粹是為了套取項目資金,應付上面檢查;有些地方攤子鋪開后就沒有了聲音,政策宣傳等不到位,導致偌大的園區入園率卻不高,白白浪費了土地,更有甚者,將給農民工創業的園區騰出來給招商企業使用。
“多少知名的大企業都是從一個小作坊起步的。農民工創業園是由政府投資建設和管理的創業場所,這是硬件。由政府提供優惠政策和創業服務進行扶持,這是軟件。軟硬件做的有多好,‘草根經濟’發展的舞臺就有多大。”呂泉說。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