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和公安工作人員看望梁伯。港口鎮政府供圖
海口網10月17日消息??今年78歲的孤寡老人梁伯35年前私自駕駛屬生產隊的一條小艇離家,因害怕被追究責任而一直漂泊在外,住在小艇中,靠撿拾廢品度日。記者昨日了解到,中山市海事處工作人員在排查中將其發現,港口公安分局與中山市海事處、鎮社會事務辦、西街社區等多個部門共同努力讓老人住到敬老院,并且獲得村中股份分紅。
孤寡老伯蝸居小艇中
9月中旬,中山市海事處工作人員在日常摸排工作中發現了一位孤寡老人,這名老人年齡約有80歲,體形稍瘦,聽力有障礙,不愿意與人交流,長年蝸居在西區彩虹橋腳下的一只小艇內。但是附近居民都不知道老人名字,只知道他姓梁。
后海事處人員經多方走訪調查才了解到:梁伯是在附近撿拾廢品維持生計的,可能是中山市港口鎮人。盡管所獲有關梁伯的信息不多,市海事處還是主動將情況向港口鎮政府及公安機關反映,希望提供協助。港口公安分局獲悉后派出工作人員到港口各村展開調查。根據市海事處提供的資料,公安民警迅速深入港口各村(社區)展開調查,但由于梁伯身上沒有戶口簿和身份證,難以確定他究竟是港口哪里人,民警只能一家一戶地走訪群眾,查找線索。
其后民警在走訪西街穗農生產隊期間,得知一生產隊隊長曾在小時候認識梁伯,但該隊長表示已幾十年未見面,記不清梁伯樣子了。當民警把拍攝到梁伯的相片交與他辨認時,生產隊隊長基本上能認出梁伯的模樣,說梁伯可能是西街社區穗農10隊的人。隨后,在他的協助下,民警重點拜訪了港口穗農10隊居民,通過核查該隊人口戶籍資料,發現一梁姓戶籍資料被列作失蹤人口處理,并且與梁伯的身份特征較為吻合,并通過公安戶籍系統對比以及相關人員的辨認,民警最終確認了梁伯是失蹤35年的梁×帶,今年78歲。
因“做賊心虛”不肯回家
民警了解到,原來梁伯在35年前私自駕駛屬生產隊的一條小艇離家,其后因為害怕被追究責任,所以一直漂泊在外,長年住在小艇中,靠撿拾廢品度日。35年來只在老父親去世時曾回家一次,因此對村內的生活以及當前政策一概不知。在掌握具體情況后,民警找到了正在河邊撿拾家當的梁伯,但由于梁伯長期與世隔離,再加上“做賊心虛”,以為當年私自駕艇離家的事被發現,一直對民警有所戒備,保持沉默,規勸工作一度難以開展。
為讓老人放下戒心,民警與穗農村委一起規勸老人回家,但是梁伯也坦言了自己的顧慮:他在港口鎮已無親無故,家里也沒有房屋,更沒有經濟收入,如果回去,肯定會被餓死。得知老人的顧慮后,民警立即聯系了港口西街社區,聯系了當地干部,希望社區能為梁伯提供一定的生活補貼,保障老人的正常生活。西街社區居委經討論決定恢復梁伯的股份福利,即每年梁伯都可獲得村內的1000多元的股份制資金。此外,社區還出資為其購買醫保,讓梁伯可以享受到醫療保障。
梁伯住進了敬老院
據了解,梁伯沒有房子,民警聯系鎮社會事務辦為梁伯在港口鎮老人院找到了安置床位,徹底解決了梁伯的后顧之憂。目前,梁伯已經住進了港口鎮敬老院。考慮到梁伯沒有戶口簿,也沒身份證,民警還根據梁伯的戶籍資料,為他補辦了戶口簿及身份證。為了讓梁伯盡快適應集體生活,近日民警還與市海事處工作人員一起帶上慰問品,前往港口鎮老人院探望了梁伯。梁伯激動地說:“我真的要感謝你們警察,幫了我這么大的忙,讓我能夠回到家鄉安度晚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