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0月18日消息(記者 黎光)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讓文化傳播更廣、更具知名度和生命力。由于自然景觀的差異,海南旅游南熱北冷。如何讓有限的自然資源、人文景觀發揮最大效益?海口在這方面進行不懈地探索,走出一條文化產業與旅游相結合之路。同時,海口還在文化體育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文化會展產業、文化演藝產業等方面進行嘗試和探索,在實施文化產業項目規劃建設中納入會展、體育等時尚元素,把演藝等文化產業做出特色、做出精品、尋求突圍,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
文化產業項目布局海口城區
海南粉、騎樓、舊海關,海口老街代表了海口的一段歷史、一種文化。這里,中西建筑風格融合,體現了海口上個世紀初期的對外開放格局。老街又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之一,是外地人了解海口的窗口。2010年8月31日,海口騎樓建筑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綜合整治工程動工。“海口騎樓老街項目開工,住在老街里的人們特別高興,我們早就盼著騎樓老街能夠早點進行整治,讓老百姓在充滿歷史文化氣息的老街里享受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老街居民霍昌說。
2011年7月8日,海南國際會展中心落成開館,海南省舉辦國際化公務和商務活動有了高端服務平臺,成為推動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重要產業支撐,成為民眾休閑度假、商務會議、旅游觀光的地標建筑。海南國際會展中心的投入使用,結束了海南以往展會規模小、發展慢的歷史,同時也是海口獨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除了在建項目外,海口還規劃一批上檔次、高水平的精品文化項目,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增添后勁。
長影海南世紀影城第一期工程預計將于2012年10月開工建設,首期工程爭取在2年內完成。五源河文化體育公園已面向國內外開展概念規劃設計競賽,建成后可滿足海南開展大型文化體育賽事、體育旅游的需要。海南省體育中心、海口江東國家級體育訓練基地等重點文體項目也在穩步推進。
項目拉動海口文化產業發展
海口騎樓小吃街每天顧客盈門,這里匯集全國各地小吃品種,市民游客慕名而來。然而,小吃并不是吸引人們的唯一因素。小吃街舞臺經常有瓊劇等民間藝術表演,使顧客在享受美食文化的同時欣賞到鄉土文化,這才是騎樓小吃街的魅力所在。
如何在海口老街改造中利用好這段歷史文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海口市頗費思量。“為了讓老街改造整舊如舊,我們做了大量的準備。”海口旅游投資控股集團負責人說,除了整舊如舊外,還要通過業態調整,大力發展與文化和旅游相關的產業。據介紹,通過這一保護項目的實施,延續原住民的生活樣式,引入飲食、旅游商品等產業。游客到老街可欣賞騎樓建筑,可走入背街小巷去體驗居民的生活。老街將在保護改造中煥發新的活力,繼續發揮傳承海口文化的作用。
2011年4月1日,海南國際創意港正式開園。半年來,以工業設計為特色的50多家綜合性創意產業集群初步形成,園區效應初顯,帶動近千名創新型產業人才聚集海口,第一批20多個設計訂單合同總額超過五千萬元。9月2日在天津開幕的中國旅游產業博覽會上,海南國際創意港代表海南文化創意旅游產業受到國內外參展客商的關注。此次博覽會,海南國際創意港參展的300多件涉及旅游、熱帶農業等創意設計產品不到一天就被預訂完。還與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的客商簽訂了近30個意向性訂單協議。同時,海南國際創意港還興起一股“創意旅游”熱,從開園至今創意港已接待政府、企業、協會等參觀團體60多個,1萬多人次參觀。
打造有全國影響力的文體品牌
海口市“十二五”規劃中,發展文化產業占有重要位置。規劃利用歷史文化名城效應,推動文化與旅游、工業、體育、會展、娛樂等相融合,使文化產業成為引領海口發展的支柱性產業。到2015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以上,占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比重超過60%。
規劃提出,打響歷史文化名城品牌。完成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類和整理,加快歷史文化資源市場開發,促進旅游與文化融合發展。重點完成騎樓歷史文化街區和府城傳統建筑街區的保護與開發,改造海瑞墓、五公祠、丘浚墓、秀英炮臺和瓊崖一大舊址等重點文物,建設集旅游、觀光、展覽、休閑于一體的人文旅游勝地。整合紅色文化、火山文化、民俗文化、海洋文化資源,加快傳統手工藝和表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扶持特色文化精品創作和生產。
“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大環境的支撐,包括旅游環境、政策環境等,資源規劃也要相互借力,沒有市場支撐的文化產業是活不下去的。”海南印象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營銷總監谷春剛表示,文化產業投入大、回報慢,發展之初要靠政府扶持。尤其像海南、海口等文化氛圍不夠濃、底子薄、文化市場不發達的地方,更需要政府的支持。
谷春剛認為,政府的投入會有回報,因為文化產業一旦發展起來,其放大效應十分明顯,對帶動相關產業、增強城市競爭力和軟實力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提升了城市的品位,擴大了城市的知名度。臺灣等地一些先進城市的文化產業發展給我們很好的啟示;我省三亞發展海洋文化、雨林文化、佛教文化中也有成功的經驗。從發展旅游業來講,文化與旅游相輔相成,旅游是個體驗過程,沒有文化,談何體驗?文化為旅游提供核心競爭力,沒有文化的旅游是干巴巴的、沒有后勁的產業。文化同時還是其他許多產業的催化劑。
谷春剛認為,文化產業的發展特別需要得到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建議盡快制定出臺鼓勵文化產業發展的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優惠政策等,指導企業得其門而入,如何申請減免稅收、資金扶持等。
建立誠信體系 “良心店”
在歐美發達國家,旅游購物占旅游總支出70%,而我國不到30%,旅游商品開發遠遠落后于整個旅游產業發展。省旅游商品企業協會秘書長余從武表示,為提升服務質量,省旅游商品企業協會將建設讓顧客放心的“良心店”。“我們將在整個行業中開展誠信經營活動,建立健全誠信體系,杜絕以次充好,售賣假冒偽劣商品的行為,下一步會聯合海南誠信品牌企業互相監督,杜絕欺詐游客的行為。”
目前,旅游商品行業正在慢慢規范起來,很多小型購物店進行了整合,以前不做零售的生產企業也開始做零售連鎖店,比如春光將連鎖店大規模鋪開,目前已有100多家。在整合后不僅統一了形象,同時在誠信、經營理念、宣傳力度方面,也比以前更加規范。
?
突出商品個性與特色
余從武透露,旅游商品的創新勢在必行,目前協會已經上報有關部門,將通過這次旅游商品創先爭優的活動,加強產品研發,打造海南旅游商品品牌,充分利用海南豐富的自然資源,開發設計出一批具有濃郁地方特色、民族風情的拳頭產品,進一步提升海南旅游商品的品質。
同時,以標準為“桿”,商品的研發、設計、制造都要形成標準,推動旅游商品企業規范化、標準化、特色化發展,力求通過創先爭優活動,打造出受游客認可、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旅游商品品牌,使一批重點龍頭企業涌現出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