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八號奠定批量生產基礎
昨日的神舟八號,已經做好出發準備。神舟八號項目副總指揮穆東明向記者介紹:神舟八號早在8月6日就已進入發射基地,于9月下旬完成了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的組裝,并進行了電測。
據介紹,為了此次與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神舟八號飛船進行了改進:增加了對接機構;安裝了相應的測量和雷達系統,測距離、速度、角度和姿態;還安裝了光學系統,保證看得更清楚,能夠平穩對接;此外,飛船還在動力系統上做了一些改進,增加了平移的發動機,保證對接時系統運行更自由。
據了解,執行此次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八號為改進型飛船,它全長9米,最大直徑2.8米,起飛質量8082公斤。采用3個艙室構造,軌道艙是航天員生活艙,有效活動空間5立方米,艙外安裝交會對接測量設備和主動對接機構;返回艙是航天員座艙,配有降落傘和著陸緩沖系統,艙內配置有儀表板、指令板以及航天員手動控制手柄;推進艙是飛船的動力和能源艙段。
武平介紹,神舟八號飛船在前期飛船基礎上進行了較大改進,600多套設備中,一半以上發生了技術狀態變化。其中,新研設備約占15%,改進設備約占40%,主要變化在兩個方面:一是具備了自動和手動交會對接功能,為此,新增和改進了一些設備。比如,用于自主交會對接的控制軟件,是全新設計研發的,增配了反推發動機和平移發動機,改進研制了航天員手動控制設備。二是為提高飛船的性能及安全性、可靠性,對部分系統進行了改進。比如飛船在前期可獨立飛行5-7天的基礎上,具有了與目標飛行器對接后停靠180天的能力;太陽帆板發電能力比一期飛船增加了50%;改進了降落傘和著陸緩沖系統,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武平表示,通過這些改進和交會對接任務的飛行驗證,將逐步形成標準配置、狀態固化的載人飛船,為后續任務的組批投產奠定基礎。
未來執行交會對接任務航天員乘組已完成初步選拔
穆東明向記者介紹,神舟八號雖然是無人飛行,但這次飛行將對未來的載人任務進行充分的技術驗證和準備。
武平說,執行交會對接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完成初步選拔,包括兩名女航天員在內的乘組正在按計劃開展交會對接任務訓練,他們精神狀態良好,訓練的重點是手控交會對接技術。
按照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交會對接階段的任務規劃,2012年內將開展神舟九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交會對接試驗,其中至少有一次是載人飛行。
據了解,“神八”與“神九”、“神十”一樣都是按照載人要求設計的,“神八”上增配有圖像記錄設備和力學參數測量設備,能夠記錄下交會對接過程和飛船在飛行過程中的各種力學參數,有助于航天員地面訓練和評價飛船的載人力學環境。通過這次飛行,可以驗證改進后的飛船能否適應載人航天飛行的要求。
“雖然此次是無人飛行,但為明年的載人飛行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武平舉例說,航天員太空鍛煉設備、醫學監測和健康維護設備等已經裝上了天宮一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