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神舟八號飛船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發射成功。這張拼版照片顯示了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升空過程。 新華社記者李剛 攝
海口網11月1日消息 神舟飛船的每一次飛行,都是一次進步,一次突破:從無人到有人,從一人到多人,從一天到多天,從首次進入太空到出艙行走再到交會對接……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八號,不僅僅是數字上的疊加,更是中國載人航天事業不斷發展、不斷成熟的標志。一代代中國航天人憑借著不懈努力和勇敢氣魄,一次次把國家的嶄新高度標記在太空。
不管時光如何流逝,中國載人航天中的那些難忘的畫面和聲音永遠不會消退。
神舟一號:中國飛船揭開神秘面紗
〔事件回放〕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中國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升空。
經過21小時飛行,在完成預定的科學試驗后成功著陸!
作為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艘飛船,神舟一號考核了飛船重要的5項技術:艙段連接和分離技術、調姿和制動技術、升力控制技術、防熱技術和回收著陸技術。
中國第一艘神舟號無人飛船的發射升空,揭開了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發展新的一頁
〔聲音〕時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我們的飛船比美、蘇晚40年才發射,但飛船技術水平要和他們現在的相當,要體現技術進步,不能照抄,要迎頭趕上。短短七八年的時間,中國航天人走完了發達國家三四十年所走過的路。
神舟二號:第一艘正樣飛船全新亮相
〔事件回放〕2001年1月10日1時0分3秒,神舟二號飛船成功發射。雖然也是無人飛船,但這是中國第一艘正樣飛船,它的各項技術狀態和載人飛船基本一致,發射完全是按照載人飛船的環境和條件進行的。飛行期間,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的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取得了大量數據。
〔聲音〕時任飛船系統總指揮袁家軍:神舟二號飛船飛行試驗實現了留軌技術。飛船在彌補神舟一號設計不足方面的基礎上,對工程總體和各系統從發射到運行、返回、留軌的全過程進行了全面考核,并且進一步檢驗了總體技術方案和各系統技術方案的正確性和匹配性。
神舟三號:搭載“特殊乘客”
〔事件回放〕2002年3月25日22時15分成功發射的神舟三號飛船上,搭載了一個特殊乘客——“模擬人”。這套擬人載荷系統可以模擬航天員在太空生活時的多種重要生理參數:脈搏、心跳、呼吸、飲食、排泄等等,并隨時受到地面指揮中心的監控。
與前兩艘飛船相比,神舟三號飛船具備了航天員逃逸和應急救生功能,并對降落傘系統進行了大的改進和完善,確保在回收過程中能夠安全著陸。
〔聲音〕時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這艘飛船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重要進展,為不久的將來把中國航天員送入太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神舟四號:經受嚴峻考驗
〔事件回放〕神舟四號飛船是神舟飛船在無人狀態下最全面的一次飛行試驗。試驗涉及測控與通信、飛船和火箭、發射場、主著陸場和備用著陸場、航天員、陸地和海上應急救生等系統。為了確保航天員的安全,共設計了8種救生模式,以確保在不同階段若出現意外都能保證航天員安全返回。
值得一提的是,神舟四號飛船在經受了零下29攝氏度低溫的考驗后成功發射,突破了我國低溫發射的歷史紀錄。
〔聲音〕時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這次發射是在嚴寒的條件下使飛船順利升空,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的奇跡。這一切證明中國的載人航天技術已進入成熟期。
神舟五號:中國人首次進入太空
〔事件回放〕2003年10月15日注定要載入歷史的名冊。這一天,中國成功發射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航天員楊利偉也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中國人。
當楊利偉經過21小時23分鐘的太空行程返回陸地后,著陸場沸騰了,所有的人都在歡呼。楊利偉邁出艙門面對歡呼的人群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這是祖國歷史上輝煌的一頁,也是我生命中最偉大的一天。
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成為繼蘇/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聲音〕原國家航天局局長欒恩杰:我們用了10年時間,完成了一個偉大的歷史任務,這是中國航天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中國為和平利用空間做出的重大貢獻。
神舟六號:一個筋斗351公里
〔事件回放〕這是中國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也是中國第一次將兩名航天員同時送上太空。飛行中,費俊龍上演了經典的一幕:他半蹲在地上,用雙手撐住船艙地上的兩個固定物,然后突然向前,完成了中國人在太空的第一個前滾翻。接著,費俊龍又翻了三個筋斗。以神舟六號每秒7.8公里的速度計算,費俊龍的一個筋斗“翻”了大約351公里。可能連費俊龍自己都沒有想到,這個“違規”的動作永久留在人們的記憶。以神舟六號任務的完成為標志,中國已經跨入了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計劃。
〔聲音〕時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兩名航天員從返回艙出來到軌道艙進行空間科學和技術實驗的操作,這實際上是中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
神舟七號:在太空中留下中國人的足跡
〔事件回放〕又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時刻:像一個從水中慢慢上浮的潛水員,航天員翟志剛頭先腳后,出現在太空中。2008年9月27日16時41分00秒,航天員翟志剛身穿中國研制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從神舟七號進入太空。
“我已出艙,感覺良好。”
這一刻,浩瀚太空留下中國人的足跡。從這一刻起,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個實現太空行走的國家。
中國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共進行了19分35秒。期間,翟志剛與飛船一同飛過9165公里。
實現太空行走,對于世界上任何一個航天大國,都是歷史性的一步。這一刻,無疑是歷史性的!
〔聲音〕航天員翟志剛: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航天員劉伯明:還記得我出發前說過的一句話——相信中國的航天員是最棒的!
航天員景海鵬:感謝祖國,感謝全國各族人民的關愛!
神舟八號/天宮一號:相約在太空
〔事件回放〕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神舟八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隨后飛船將與9月29日成功發射的天宮一號實施交會對接。
這將是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中第二步突破交會對接技術的關鍵。在軌飛行兩年的天宮一號還將與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實施交會對接。這將為中國2020年左右建立空間站奠定重要的技術基礎。
〔聲音〕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我們已經掌握了載人飛船的基本技術和空間出艙技術,一旦掌握交會對接技術,就具備了建設空間站的基本技術和能力,為開展更大規模的航天活動提供了可能性。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