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福林進一步提出旅游為龍頭、服務業為主導,進而推動消費為的形勢轉變,全世界和全國對消費環境的要求在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問題擺在海南國際旅游島面前,這就需要對消費結構進行完善和優化,醫療硬件設施和軟實力要配套,教育水平也要提高等。
遲福林在最后提出了四條關于提高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建議。第一,消費升級與轉型。要提高旅游房地產的升級,要根據不同的消費群體打造不同層次的配套設施。加快文化娛樂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文化增加值遠低于歐美這些發達國家,而海南作為旅游主打的城市,文化增加值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但是海南省作出規劃,五年內增長超過全國最高水平城市,像北京、廣州、上海等地。加快免稅購物發展,將海南逐步建成國際性購物中心。第二,服務業發展與轉型。將服務業作為主動產業,并且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如金融保險、教育醫療等。還要努力成為服務業先進地區,吸引社會資本和外來資本,加強與港澳臺這些服務業發達地區的交流,引進人才和管理技術,促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第三,城市化發展與轉型。城市是消費的主要載體,所以要將城市化成為主導。在城市化的過程中要合理的布局和最大化的利用資源,加快城鄉一體化的進程。
遲福林特別強調說,第四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綠色發展與綠色轉型。綠色發展是國際旅游島的生命線,是拉動消費的決定性條件。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北方胃寒的人多,來海南2-3個月就基本上好了,是因為海南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海口能達到200個/立方厘米,三亞就能達到400個/立方厘米,五指山能達到1000個/立方厘米以上。保護生態環境,發展低碳綠色經濟是硬道理,是不變的道路。他還強調說,好的發展環境是公平的經濟發展環境,是基礎設施和硬件配套完善的環境。在建的西線環島高鐵和許多真正建設的高速公路,都是在完善基礎設施,為國際旅游島建設提供好的環境。
遲福林指出,要加快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的腳步,讓當地人民早日受惠與國際旅游島帶來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