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滯銷之后
經過當地政府和各方努力,土豆滯銷的狀況得到了一定的緩解,但情況并不十分樂觀。就在農民們依然在為土豆銷售發愁的時候,山東、安徽、遼寧、新疆等地又出現了白菜滯銷的情況。價格從去年的一元多跌到現在的一毛多。明天就是農歷的立冬節氣,之后天氣越來越冷,大白菜如果賣不出去就會被凍壞。所以現在大白菜的價格也是一天一個價地往下跌。
一、山東棗莊白菜市場一片蕭條
記者閆瑞靜在采訪中說到,這里是山東棗莊大橋蔬菜批發市場。是魯南蘇北最大的蔬菜市場,主要交易產品是秋冬白菜。現在本應該是最忙的時候,但市場內一片蕭條。到底發生了什么樣的事情,我們來了解一下這里的情況。
記者看到,已經8點多了,但偌大的市場里,只有兩家攤子上堆著一些白菜。聽說,最近正是白菜成熟、上市的季節,但記者根本看不到有農戶送菜來這里賣。
當地白菜種植戶王家英告訴記者,沒人來收,都愁的不行。
據記者了解,大橋蔬菜批發市場,位于山東省棗莊市的嶧城區,是棗莊市歷史最悠久的白菜種植基地,有幾十年的種植史。而大橋蔬菜批發市場,就是在這個種植環境中,建立起來的山東南部最大的蔬菜交易中心,占地面積5600平方米,往年僅白菜的交易量就上億噸。但是,這樣一個遠近聞名的市場,今年入冬卻遭遇了這樣的蕭條。
大橋蔬菜批發市場經理王清軍說,去年這里車水馬龍,車都開不進來,今年沒人。
整個市場里唯一一家收菜的,是當地一個叫王清華的收購商。記者看到,清早這段時間,本來應該是收購商最忙碌的時候,但王清華沒有收菜,只是圍著已經收來的白菜,轉來轉去。
當地白菜收購商王清華告訴記者,南方人吃菜講究,得收拾干凈,五分之一的葉子都得扒掉。
王清華說,現在賣菜都是凈菜,屯在這的白菜,外面都爛了,要扒掉好幾層才能裝箱,這樣100斤白菜也就剩下65斤。王清華收白菜已有四五個年頭,根據行情把菜運到全國各地。今年,北方各省和湖南湖北的白菜都在這段時間集中上市,競爭激烈,而且批發價也就每斤0.2元,所以他們只能往更遠的廣州賣。但這兩天,廣州的賣價也不劃算,他們寧愿讓菜爛在攤子上,再心疼也不敢發車。.
當地白菜收購商王清華繼續說到,到廣州運費加兩毛,攤費三毛,包裝五分,拉過去成本就變成五毛多。拉第一車過去時,就賠了一萬多塊錢。不賺錢,保本就不錯了。
當地人告訴記者,在棗莊市,大橋市場的白菜收購價是每斤0.12元,滕州市場每斤0.09元,肥城市場甚至只有0.05元,價錢已經低得不能再低,可是,收購商還是少得可憐。當地僅有的幾個收購商說,全國的白菜太多了,收購商收的越多,也就虧得越多。
白菜收購商李崇山告訴記者,銷量不行,廣州一個市場一百多車,賣不掉,到時候一天賣不掉就得扔,都爛了。
在市場附近,白菜地一眼望不到頭。可是記者發現,已經到了收獲季節,菜地里卻很難找到收割白菜的人。記者又走了十幾分鐘,終于發現了一家正在收菜的農戶。
當地種植戶李淑慧告訴記者,我是跟別人定好的,要是沒定好,也不敢收。
種植戶李淑慧說起今天終于攬到這筆買賣,笑的很開心。因為菜不好賣,她常去市場轉悠,終于發現有人要發一車貨,還缺幾十斤,趕緊叫丈夫來收。李淑慧家種了四畝多白菜,現在也就賣出去不到一畝,今天的賣價是每斤0.12元,算起來不虧不賺,但菜能不爛在地里,她已經很高興了。可村里其他的農戶,算起這筆白菜賬,還是覺得這樣下去要虧本了。
當地種植戶王敏說,去年一畝地也能賺四千五百元,算上兩畝地就能賣一萬。現在一畝地也就賣千把塊錢。
據記者了解,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的大白菜種植面積有三萬五千多畝,基本是以李淑慧這樣的散戶為主,每家種個三四畝地,因為規模不大,沒法子自己跑銷路,只能通過大橋蔬菜市場進行銷售,一旦市場的銷售鏈條斷掉了,他們只能望田興嘆。三萬多畝白菜都維系在一個市場上,市場經理王清年也想盡了法子。
大橋蔬菜批發市場經理王清軍告訴記者,我們村6個人組了個團隊,往外銷售。跑到廣州。每斤按0.23元收,拉到廣州一斤5毛,這一車虧了萬把塊。
當地人告訴我們,今年4月這里的卷心菜上市時,就曾遭遇價格暴跌。但是在這之后,農戶的種植面積還是沒做什么調整。所以,白菜產量和收割季節跟去年差不多,也就趕上了全國白菜集中上市,擠破了頭,也找不到銷路和市場。
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農業局蔬菜站站長閆英告訴記者,一家一戶種植的盲目性,也是存在的,他們不能根據市場價格這種高低變化做調節。
可當地農戶說,他們也很想知道下一年種什么賺錢,但是沒有這類的指導,為了保險,只能按照老路子一直種下去。
當地農業局蔬菜辦的工作人員說,棗莊市有著悠久的大白菜種植歷史,生產設的很完善。技術已經很成熟,而且,像大橋市場這樣的銷售平臺,和各地的銷售鏈條早就建但全國的白菜產量過剩時,這樣的一條老路反而成了制約,也就出現了這里上億斤白菜只守著兩戶收購商的尷尬場面。農業局認為,應該在調節產量的同時,擴展更多的銷售渠道。
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農業局蔬菜站站長閆英告訴記者,一是多找老客戶,二是建立農超對接。
二、北京蔬菜價格大幅度下降
可能大家最近會發現,一些小區的門口經常有一車一車的白菜在賣,價格非常便宜。打聽一下大都是北京近郊的農民進城賣菜。實際上山東蔬菜向來是北京地區的主要供應地,但是今年山東的菜農只能望北京市場而興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記者也到北京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新發地進行了一番調查。
入秋以來,隨著大白菜、蘿卜等蔬菜的批量上市,市場上蔬菜價格出現大幅回落,為了了解近期北京地區的蔬菜價格,記者來到了位于市郊的新發地蔬菜批發市場,在這里許多蔬菜經銷商告訴記者,今年的蔬菜批發價格與前兩年相比低了不少,像白菜、蘿卜、土豆等品種,批發價格與2010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0%左右,白菜甚至下降了80%。
北京市新發地蔬菜批發市場蔬菜經銷商王大姐告訴記者,現在白菜賣到每斤0.17元,都是從河北玉田拉白菜,去年能掙一千多元,今年也就五六百元,少掙了一半。
在北京新發地市場經營了七八年白菜批發生意的王大姐告訴記者,她家今年的白菜是從河北省玉田縣采購上來的,然而往年北京市場上的白菜都來自山東、安徽白菜生產大省,受這次價格暴跌的影響,她盡量選擇到河北玉田等地一些距離北京較近的蔬菜生產地區收購。
北京新發地市場統計部負責人劉經理說,跟去年同期比,白菜價格下降是比較明顯的,像今年大白菜我們市場批發價錢主流價錢在一毛五左右,在一毛四到一毛六之間,這是它的價格,去年這個時候白菜批發價錢是五毛到五毛五之前,這個相比較起來,今年比去年下降了將近80%,下降幅度是比較大的。
從白菜銷售區出來,記者又來到了蘿卜銷售區,許多經銷商告訴記者今年蘿卜的價格也比去年低了一半,為了保本,在北京市場上的銷售價格最高只能賣到兩毛五一斤。
新發地市場統計部負責人劉通告訴記者,今年北京地區的蔬菜市場批發價格與去年相比下降幅度較大,以白菜為例,市場經歷了從去年的“搶”白菜之后,進入十月白菜提前跌進“寒冬”。那么,北京市場上其它蔬菜品種的價格走勢又是如何呢?
北京新發地市場統計部負責人劉經理說,除了這個,洋蔥的降幅也比較大,洋蔥這時候我們批發價錢是六毛錢,現在我們批發價平均價錢是三毛五,這也下降了40%,白蘿卜去年這個時候批發價錢也是六毛錢。今年這回批發價錢,我們算的平均價錢應該是一毛七到一毛八上,就這個平均價整體的價格,實際上比去年統計下降幅度比較大。
三、各地蔬菜銷量大減,菜農苦不堪言
在熱鬧的新發地市場,我們記者居然很難找到山東大白菜,河北等周邊地區的供應量就足以滿足北京市場,這在往年是不可想象的。出現這個現象的原因在于今年大白菜產量比往年出現了大幅增長。這個全國性的增長讓很多地方出現了滯銷的情況。實際上,跟去年高漲的蔬菜行情相比,今年全國的蔬菜價格都出現了回落甚至是暴跌的現象。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蔬菜價格普遍下跌5成以上。盡管實施了部分蔬菜免收入場費的優惠政策,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蔬菜低價滯銷的情況,各地菜農都苦不堪言。
在大連,眼下正是秋菜集中上市的季節,辛苦了半年的菜農們指望著秋菜上市能多賺一點。記者了解到,在大連地區,大白菜的收購價從去年同期的每斤八九毛錢,降到了現在的一毛五左右,即便是這么低的價格,菜農手中的白菜也并不好賣,大量的白菜還在地里等待買家。
楊貴昌是大連市金州區的菜農,他家今年種的二十六畝白菜,到現在只賣出了五畝多,望著綠油油的大白菜,他愁容滿面地告訴記者,去年的這個時候收白菜的商販早就在地頭上等著了,而現在連個人影都看不到。
大連市金州區華家屯鎮菜農楊貴昌告訴記者,沒有收的,就是一毛3、4分錢也沒有收的,貴賤沒有要的。
楊貴昌怎么也沒想到,去年八九毛錢一斤搶著收的白菜,現在一毛多錢卻沒人要,眼看著天氣越來越冷,他只好讓兒子開車拉到城里去賣,然而一次拉上幾千斤的白菜就得賣上兩三天,這對于他家剩下的二十幾萬斤的白菜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
記者了解到,去年在韓國泡菜危機等傳言的炒作下,白菜的價格一度達到歷史高位,這一波極端的行情讓很多菜農都大賺了一筆,于是今年他們都紛紛擴種,然而擴種卻直接帶來了價格的暴跌。
談到去年白菜的行情,沙學詩到現在還有些不敢相信,每斤接近一塊的收購價讓他的兩畝白菜就賺了將近一萬塊,嘗到甜頭的他,今年一開春又租了8畝地種植白菜。
大連市金州區菜農沙學詩說到,增產了收入倒減少了,還趕不上去年兩畝地,來收的話,成本都不夠。
面對這樣的周期性蔬菜價格,不僅菜農們沒錢賺,菜販的日子也同樣不好過。
大連地區菜販鄢繁忠告訴記者,去年一車菜兩天就賣完了,今年我看現在這個效果也得十天,最低十天,還得賠錢,我就準備把這一車菜賣完了,就不干了,沒法干了。
蔬菜降價難賣,不是一個地方的個別現象。記者走進浙江蒼南浦亭新新蔬菜專業合作社的蔬菜基地,一排排的蔬菜大棚映入眼簾,顯得很壯觀。合作社的章經理告訴記者,這段時間是本地蔬菜大量上市的季節,蔬菜的供過于求讓他很傷腦筋。
浦亭新新蔬菜專業合作社總經理章國龍告訴記者,蔬菜現在不好賣,這個不穩定,那個時候最高的時候批發有兩元多一斤,現在便宜了,那農戶都說只值幾毛錢,批發就四、五毛錢,銷量還不大。
批發價只有四、五毛,銷量還不大,這個問題不僅章國龍頭疼,社里的農戶們也很頭疼。
浙江蒼南縣菜農章明蕉說,我一天賣四百斤差不多,賣的人也多,買去的人就很少,好銷的時候一個人一筐筐拿去,這幾天一個人買幾斤幾斤,很難賣。
由于白菜滯銷,章國龍說,除了合作社的訂單,每到晚上,他們都會自發的去蒼南縣城靈溪的一個蔬菜銷售點去賣菜。當晚在現場,記者就見到了許多的蔬菜戶,據他們反映,由于全國多地均出現白菜滯銷問題,各地的蔬菜陸續進入市場,與當地蔬菜形成低價競爭。
浙江蒼南某蔬菜經營戶黃麗姿告訴記者,蔬菜進貨有西安的,有溫州的,還有本地的,你看我這里很多蔬菜都是外地過來的,本地的也有,哪里便宜就進哪里。
同樣為白菜發愁的還有新疆兵團農七師127團的20多戶冬菜種植戶。今年雖然豐收了,但滿地成熟的白菜卻無人問津。
兵團農七師127團2連職工鄭磊說,往年這個白菜,早早的就有人拿錢來,把錢放到地里放上一萬兩萬塊錢,把白菜包下來,都是四千元、三千元一畝地。今年沒人要,沒人再掏錢買,一地白菜全部滯銷掉了。今年整個127團蔬菜種植戶都存在這個問題,并且周邊團場菜農打電話都是這種情況,這個菜銷不動。你看天一天天冷,不行的話,把它當成肥料翻到地里。
白菜種植戶邢文英告訴記者,這個白菜我們在這賣三天了,一天也就是賣上一百多顆,賣白菜情況是不太好,像這樣賣連十分之一都賣不掉,愁得不行。
望著滿地又大又結實的白菜,農七師127團2連黨支部想盡辦法,不斷地為農戶尋找銷路,希望能夠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農七師127團2連連長李玉海說,我們連隊通過我們的同學也在聯系,還有通過園林科也在外頭聯系,還有通過電視廣告這樣的,再一個想不行有一部分窖起來,但是這個量還是太大,這樣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四、必須建立有效的產銷對接機制
農產品滯銷可以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是土豆、緊接著大白菜,甚至河北的大蔥,甘肅的洋蔥、山東的生姜、遼寧的蘿卜等等,這些主要的過冬蔬菜都出現了滯銷的情況。實際上今年蔬菜價格幾次出現了過山車的情況。早在上半年各地就出現了卷心菜、芹菜等蔬菜滯銷的情況,到下半年國慶節期間情況有所好轉,但是現在又出現了大面積滯銷。究竟是什么原因讓蔬菜價格如此大起大落?怎樣解決菜賤傷農的問題呢?
2010年,大蒜、生姜、棉花、土豆等大宗農產品價格曾達到歷年來的峰值,但今年卻普遍遭遇下跌行情:4月,山東、浙江的卷心菜,5月江蘇的蘿卜、蒜薹,7月海南省的香蕉,9月廣西的葡萄,荔枝,10月內蒙古等地的馬鈴薯,不少農產品價格一度跌至成本線附近,近期山東、遼寧白菜收購價又降到每斤0.1元左右,對于今年以來農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這一輪波動有些異常。
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的研究員李國祥告訴記者,應該來說,這一輪這個價格回落,那么應該與我們這個今年以來我們整體上氣候條件對農業生產有利,沒有出現往年比較大的干旱情況,也沒有出現這個冷凍氣候難的情況,對農業生產整體上比較有利。應該說農業生產情況比較好,增產比較好,當然就增產沒有可能不一定帶來增收,這是另一個矛盾了。
李國祥認為,農產品價格曾經多次演繹過過山車行情,這次從表面來說,天氣因素和供求關系的變化對今年農產品價格的劇烈波動產生了一定影響,但從深層次來說,生產、營銷方式都急需改變。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滯銷的問題往往就集中在大規模的集中在產區。那么像城市郊區它可能滯銷,但是現在這個問題就沒有那么嚴重,那么這個農業生產這個問題應該來說,這也是我們農業發展自身的一個規律。那么越來越像產區集中,另一個方面,隨著我們這個城市化的推進,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的農產品的消費越來越像城市集中,向銷區集中。那么這樣就帶來一個什么問題,就是說產區跟銷區分離的問題,割裂的問題。那么出現這種分離以后,如果我們仍然按照過去的那種方式,靠政府提供一點信息,一般溝通溝通,然后如果一個地方發生了滯銷,政府在組織一次上貨,我們再去采購一點,然后如果老是按照這種方式,那么我們很可能非常被動,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李國祥認為,從整體上而言,以蔬菜來說,我國不存在生產能力過剩,關鍵還是結構不合理。農戶的“小生產”與現代經濟的“大市場”之間缺少有效的產銷對接。農民在相當范圍仍然沒有擺脫“一家一戶闖市場”或者一哄而上,“跟風生產”的生產方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繼續說到,產銷組織方式改變的最核心的,我個人認為應該來是,應該有一個組織事先知道農民,或者就是說跟農民確定合同,確定訂單,那么把生產確定下來,最基本的需要確定下來。那么把這種最基本的需求確定下來以后,那么農民按照這種訂單來進行生產,農民它只負責把生產搞好,它不承擔市場分析,那么市場分析這種價格的波動,應該有這種商戶,有這種農產品流通組織,或者有農產品這一種流通組織由政府資助的這種農產品流通組織,它來承擔這種分析,它來組織農民進行生產。只要我們政府下定決心來,都從我們的主銷區各個政府,加大儲備,通過這個儲備補貼,通過委托這種商戶來儲備,或者通過其它的方式,那么把這種蔬菜把它儲備起來。人口比較集中的地方,對于一些賣儲的新貨農產品,像大白菜,有些瓜果類的一定要增加儲備,那么這個為我們后一階段,或者為我們就是說元旦、春節這一段期間消費萬計,應該說會發揮非常好的作用。
半小時觀察:
今年的農產品種植可以說是風調雨順,然而各地農民豐產豐收卻賠本賺吆喝。針對今年農產品滯銷的原因,有歸結為蔬菜生產“大小年”的,有歸結為蔬菜種植面積大幅增加的,產量過剩似乎是主因。但我們也注意到,網絡上經常有愛心網友呼吁賣蔬菜,并得到眾多響應,最終驚動有關部門,然后幫助大量銷售。像前幾天就有“網友齊吆喝,寧夏百萬斤滯銷菜一日售罄”的消息傳來。之前內蒙土豆滯銷的時候,商務部們甚至啟動了“滯銷救助機制”,采取了網上對接、農超對接和農批對接等多種方式解決銷路。可見產量增加只是滯銷的表面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銷路一直沒有暢通。農民的小生產和全國的大市場之間信息脫節,而相關部門并沒有及時有效地指導農民了解市場、適應市場并打開市場的門路。從長遠來看,政府部門應該指導農民提高組織程度,加強信息溝通、并繼續加大物流暢通的建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解決菜賤傷農、菜貴傷民的矛盾現象。
?
???相關新聞:
土豆滯銷農民微博"含淚求助" 成龍基金愿幫忙
內蒙古滯銷土豆下周超市上架 農民微博賣出土豆
家樂福赴內蒙古采購滯銷土豆 陸續運往全國門店
三亞創營銷新模式 將有效解決香蕉滯銷難題
“江南吐魯番”葡萄引來四方客 滯銷貨成緊俏貨
馬英九關切臺農香蕉滯銷 臺軍官兵奉命吃百余噸
海口家樂福出手采購滯銷香蕉 只售0.98元一斤
海南香蕉出現滯銷 種植戶:每賣一斤賠七毛
儋州黑皮冬瓜滯銷價格下跌 每公斤僅賣2毛錢
海南儋州黑皮冬瓜滯銷價格下跌 每斤僅賣1毛錢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