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一名營業員坐在上海淮海路數碼廣場中國聯通營業柜臺前。新華社發(鈕一新 攝)
11月9日,一名保安走出中國電信上海延安路營業廳。新華社發(鈕一新 攝)
海口網11月10日消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涉嫌寬帶接入領域壟斷問題已激起千層浪。專家表示,電信與聯通在寬帶問題上的壟斷,不僅拉大了我國在寬帶方面和國際上其他國家的差距,也令消費者支付著與網速并不匹配的高昂資費。希望通過此次事件,能夠加大電信市場改革力度,推動電信、聯通兩大寬帶接入“寡頭”逐步開放市場,鼓勵充分競爭,從而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高資費、低網速惹爭議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互聯網交換中心網間結算辦法》,中國電信、中國網通(已并入中國聯通)、教育網之外的互聯單位,在與中國電信、中國網通進行互聯網骨干網網間互聯時,應依據網間數據通信速率,以不高于“1000元/兆/月”標準向中國電信、中國網通支付結算費用。
電信專家、中國科學院研究員侯自強告訴記者,這一網間結算資費標準依然是2007年參考國際價格制定的,迄今沒有變過,而國際上的價格已經下降了10倍,如美國已降至5美元/兆。相比之下,國內互聯網企業尤其是視頻網站的成本壓力是巨大的。
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10年,我國寬帶上網平均速率位列全球71位,不及美國、英國、日本等30多個經濟合作組織國家平均水平的1/10。但是,平均一兆每秒的接入費用卻是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3-4倍。
另外,中國電信在提供網絡服務的業務中存在“價格歧視”,對跟自己有競爭關系的競爭對手給出高價,沒有競爭關系的企業優惠一些,從而誘發和助長了“流量穿透”:即一些運營商不直接從骨干網對接而是從城域網上進行流量獲取。也有觀點認為,這使一些公司在中國電信獲取帶寬后,并不自己使用,而是轉手賣給其他運營商賺取差價。
侯自強透露,骨干網和城域網售價相差甚遠,前者約為每月100萬元/G,后者可能只有50萬元或者30萬元,且越是偏遠地區的出價越是低。為了盈利,不少兄弟運營商之間競爭激烈。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東表示,為了打擊競爭對手,保護自己的利益,中國電信通過所謂“清理”流量穿透斷網,直接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加上國內的寬帶接入價格長期居高不下,這些都說明電信在寬帶接入細分市場上存在壟斷行為。
信息化領域資深專家、《互聯網周刊》主編姜奇平認為,電信、聯通目前在寬帶接入方面的做法,阻止了其他經營者的進入,造成消費者在同等帶寬條件下要付出更高的價格,卻享受著相對更低的服務。對比目前中外IDC(互聯網數據中心)領域來看,美國、歐洲都處于“百花齊放”狀態,各國普遍都是鼓勵公平競爭,而國內電信、聯通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寬帶的發展,成為關鍵瓶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