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一 為何“進口器材”包裝都沒見? 王先生稱,他前后交給普外科宋主任14750元現金。然而,從父親3月10日被推進手術室,到4月15日去世至今,家屬也未曾見到“美國進口XX直腸吻合器、切割器”長啥樣。
“手術完后宋主任說,器材已經用上了,我們家屬連個包裝盒都沒有見到。”王先生不解地說,其之后使用的“血必凈”就有一箱放在主任辦公室,“既然是好藥,為什么不在醫院藥房,而是在醫生辦公室拿呢?”王先生說。
此外,王先生在醫院最后的結算清單上發現有一個“一次性消化道吻合器”2730元的收費項目,他懷疑這個和醫生推薦的“進口吻合器”是同一作用,“醫生不是說醫院沒有賣嗎?”“到底我父親用了哪個?”他一系列的疑問,找不到答案。
王先生拿出4張帶有宋某鴻手寫簽名按手印的“收據”對記者說,父親去世后,他左思右想也想不通,這些醫療器械、藥品均沒有正規的發票,憑這幾張收據能證明它們的可靠、安全以及實用性嗎?
質疑二 專家會診費也由科室主任收取? 在一張3月10日的收據中,記者看到一項3000元的專家會診費。據王奕振的家屬介紹,這筆費用也是由宋某鴻收取。在手術之前,宋某鴻曾帶著王奕振父子來到海口某三甲醫院血庫后面一棟建筑內請了一位“專家”楊某某看病,雙方見面后約定了手術時間。手術后,楊某某未作逗留就返回海口,宋某鴻讓家屬支付了3000元專家會診費。
據某三甲醫院一位資深醫務人員介紹,一般來說,醫院在治療病患時,如需要臨時聘請其他醫院專家協助治療,往往是一個專門的部門負責對接工作,所需費用也是由主治醫院收取后,再依照相關政策支付專家會診費。該資深醫務人員表示,科室負責人或主治醫生私自向患者收取專家會診費涉嫌違規。
科室醫生已提前告知患者家屬 記者通過家屬手中的一張名片了解到,宋某鴻有瓊海市人民醫院外科主任醫師、普外科主任、外科教授3個頭銜。然而撥打其名片上的手機已經處于停機狀態。
11月15日下午3時許,記者來到瓊海市人民醫院外科住院樓5樓普外科時,發現該科室主任辦公室大門緊鎖,門上玻璃口也被報紙貼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