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2011-11/16/66f9a4c5c3c5e3337e955b38767bccca.jpg)
唐允義家的別墅
最終政府的誠意和周到的服務讓唐允義和其他村民對于搬遷的態度慢慢地從抵制到配合,因為昌江縣政府不僅最大限度地維護搬遷農戶的切身利益,精心制定的《海南昌江核電項目征地搬遷補償安置方案》也最大限度地滿足和保障了搬遷村民今后的生活。
數據顯示,昌江核電項目共征用安置區用地500多畝、墳地100畝,新建安置房286套,拆除房屋1042間,搬遷墳墓898座,安置移民311戶1447人。在這一過程中,沒有一位搬遷村民上訪,做到了組織者滿意、核電項目業主滿意、搬遷群眾同樣滿意,實現了“和諧搬遷”,保障了昌江核電項目的順利動工和建設。
唐允義一家八口人,按照35㎡/人的標準,在補足了差價之后,他家分到了兩套上下兩層的別墅。沒有了土地,但生活還是要繼續,唐允義和家人商量后,用政府給的補償款購置了一臺挖掘機,專門為核電工地干活;隨后又在別墅旁邊開拓出場地,目前已經出租給別人建了一個幼兒園,每個月也有一筆租金收入。這樣一來,全家人的生活就都有了保障。
塘興新村支部書記張文禮說,盡管政府對搬遷的移民給了充分的補償,還安排了過渡性低保,但沒有村民愿意守著征地拆遷補償“坐吃山空”,而是積極謀求發展,政府的引導下,有的外出務工,有的包地搞種植,有的開辦養殖場,總之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多渠道促進增收。
村民李啟檀和其他7戶村民在村子邊上開了一個養兔場:“政府給了很大支持,除了提供種兔、兔籠外,還指定公司為我們提供技術服務并回收兔子。”盡管就目前而言,養兔的經濟效益還不是特別理想,但看起來李啟檀并不是很著急,因為他覺得養兔子是個技術活,要有一個學習的過程,在“交了幾次學費”之后,他覺得自己基本上已經掌握了這個“技術活”。他說,當時政府為了扶持他們養兔,前后給了他們每戶50只種兔,目前這50只都已經翻了至少10倍以上:“每家都有五六百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