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海南新聞>

    黃梅戲《雷雨》海南受捧 瓊劇如何創新引思考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1-11-18 12:52

      巧合的是,雖然周萍和繁漪在《雷雨》中上演一段又愛又恨的孽緣,但是周萍的扮演者蔣建國和繁漪的扮演者吳亞玲在《雷雨》外卻是一對羨煞旁人的明星夫妻。(記者張茂攝)   

      在黃梅戲《雷雨》中,在周萍接近光明的一剎那,又不可避免地使自己化為灰燼。(記者張茂攝)   

      海口網11月18日消息??新創大型黃梅戲《雷雨》17日晚婉轉唱響椰城,海南觀眾用陣陣熱烈的掌聲表達對這部拿話劇經典“開刀”的黃梅戲的喜愛和歡迎。近200年來,黃梅戲藝術從草臺登上舞臺,從民間小戲成為有全國影響的大戲,其旺盛生命力和廣泛影響力來自何方?

      突破黃梅戲旦角當家局面男主角成一號人物

      不同于話劇和影視作品,黃梅戲版《雷雨》在舞臺上充分糅合了“唱、念、做、打、舞”等多種特有的戲曲藝術手段,并打破了四幕話劇的格局,全劇緊扣原作的點題式布局,由雷雨兆、雷雨前、雷雨近、雷雨至、雷雨中、雷雨急六場戲構成。

      值得一提的是,該劇一改黃梅戲以旦角“當家”的傳統局面,極富挑戰性地將男角擢升為“一號人物”,讓大少爺周萍這一人物形象成為了戲劇的主要敘述對象和中心人物,所有的戲劇沖突圍繞著他的內心苦悶與靈魂掙扎而展開。

      對此,出演周萍的蔣建國表示,如果戲曲《黃梅戲》還是以繁漪為主角,就會落入俗套。“以周萍為焦點,可以引動全劇,而周萍身上有一種寧可毀滅自己也要完成一次掙脫的悲劇精神,就在他接近光明的一剎那,又不可避免地使自己化為灰燼。”

      同時,黃梅戲《雷雨》的徽派舞美也是對曹禺原作的一大顛覆,整場戲將周樸園的上海豪宅“遷”到了徽州的深宅大院,加入了木雕、木刻、天井等氣息厚重的徽州元素,幽閉于內的人物,高墻門庭的壓迫感撲面而來。

      《雷雨》中,四鳳母親魯侍萍出場。(記者張茂攝)

      3朵“梅花”挑大梁周萍、繁漪戲外是夫妻

      蔣建國說,此次安徽黃梅戲劇院來瓊的陣容是外出巡演人員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大家都是帶著促進兩省文化深入交流的愿望來的。此次,黃梅戲《雷雨》也帶來了全明星陣容,3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挑大梁擔當主演。周萍由國家一級演員,安徽省黃梅戲劇院院長、“梅花獎”得主蔣建國擔綱,繁漪的扮演者是黃梅戲“五朵金花”之一、“梅花獎”得主吳亞玲,周樸園的扮演者則是“梅花獎”得主黃新德。

      因蔣建國飾演的周萍扮相俊朗,飄逸瀟灑,又凄婉悲涼,被公認為近年來出演“周萍”扮相最為俊俏的一個。巧合的是,雖然周萍和繁漪在《雷雨》中上演一段又愛又恨的孽緣,但是周萍的扮演者蔣建國和繁漪的扮演者吳亞玲在《雷雨》外卻是一對羨煞旁人的明星夫妻。

      除演員陣容強大外,《雷雨》主創團隊也堪稱,著名編劇隆學義擔任編劇;因話劇《霸王別姬》名噪一時的王向明任導演,給予《雷雨》以全新的詮釋;82歲高齡的著名黃梅戲作曲家時白林先生譜曲,復歸了黃梅戲的原汁原味。

      黃梅戲《雷雨》中的周萍和四鳳。(記者張茂攝)

      黃梅戲和瓊劇互相借鑒 瓊劇可考慮適當創新變通

      近200年來,黃梅戲藝術從草臺登上舞臺,從民間小戲成為有全國影響的大戲,被稱為中國的鄉村音樂。在蔣建國看來,除了黃梅戲唱詞優美,曲調婉轉,容易感染觀眾外,也和黃梅戲善于傳承堅守,勇于開拓創新,安徽省政府部門為黃梅戲提供了有利的發展環境是分不開的。

      安徽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李梅梅說,黃梅戲經久不衰有其原因所在,一是雖為地方戲,但沒有語言的隔閡;二是不斷創新,人才層出不窮;三是安徽省政府部門重視地方戲曲發展,支持力度大。如此,黃梅戲不缺創新的劇目、不缺各層次人才,不缺政府部門的全方位支持,更不缺群眾基礎,擁有這些,黃梅戲想不發展起來都難,其具有的旺盛生命力和廣闊發展空間也就不足為奇。

      蔣建國說,黃梅戲是一種正在成長和進步中的戲曲。為了滿足現代人對戲曲的需求,相繼推出了一批題材各異、風格不一的大型舞臺劇目。改編自經典名著的黃梅戲《雷雨》就是其中之一。蔣建國此次是第三次來到海南,對海南的瓊劇《下南洋》也很熟悉,在他看來,瓊劇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受眾群體。和黃梅戲相比,其演唱的語言可能會給瓊劇的發展帶來一定限制。他建議,瓊劇在與其他地方戲加強交流的同時,發展中可適當創新,或許改變唱詞語言有難度,但可以嘗試適當變通,以考慮滿足現代人對戲曲的需求。

    [來源:南海網] [作者:李曉梅] [編輯:謝軍輝]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